含油污泥生物/电化学耦合工艺除油中试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1 绪论 | 第7-20页 |
| ·引言 | 第7页 |
| ·含油污泥的来源及危害 | 第7-8页 |
| ·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现状与进展 | 第8-10页 |
| ·国内外对含油污泥处理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 第10-13页 |
| ·填埋法 | 第10页 |
| ·焚烧法 | 第10-11页 |
| ·热解法 | 第11页 |
| ·微波处理法 | 第11页 |
| ·超声波技术 | 第11页 |
| ·浓缩干化法 | 第11-12页 |
| ·溶剂萃取法 | 第12页 |
| ·生物处理法 | 第12-13页 |
| ·大庆油田现有的含油污泥处理的工艺和方法 | 第13-17页 |
| ·现场中试试验点介绍 | 第13-15页 |
| ·含油污泥处理的一般工艺 | 第15-17页 |
| ·含油污泥深度处理的意义 | 第17页 |
| ·微生物和电场在污染物控制工程中的作用 | 第17-19页 |
| ·微生物处理含油污泥的原理 | 第17页 |
| ·电场处理污染物的一般原理 | 第17-19页 |
| ·电化学生物耦合处理含油污泥的原理 | 第19页 |
|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 2 油泥分析与试验方法 | 第20-31页 |
| ·含油污泥分析 | 第20-23页 |
| ·含油污泥的特性 | 第20-21页 |
| ·含油污泥的质量成份分析 | 第21-23页 |
| ·原油特性 | 第23-26页 |
| ·油泥矿物组成及粒径 | 第26-28页 |
| ·仪器 | 第28页 |
| ·实验采用的检测方法 | 第28-29页 |
| ·含油标准曲线的确定 | 第29-31页 |
| 3 含油泥砂室内试验 | 第31-37页 |
| ·含油泥砂室内试验设计与材料 | 第31-32页 |
| ·材料 | 第31页 |
| ·实验设计 | 第31-32页 |
| ·实验结果 | 第32-35页 |
| ·含油泥砂的含油量 | 第32-35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4 电化学生物耦合室内试验 | 第37-47页 |
| ·室内试验设计与材料 | 第37-38页 |
| ·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37页 |
| ·实验设计 | 第37-38页 |
| ·微生物对含油污泥处理试验 | 第38-40页 |
| ·1#反应器含油率和含水百分比 | 第38-40页 |
| ·纯电场对含油污泥处理试验 | 第40-42页 |
| ·2#反应器含油量和含水百分比 | 第40-42页 |
| ·电化学生物耦合对含油污泥处理试验 | 第42-44页 |
| ·3#反应器含油量和含水百分比 | 第42-44页 |
| ·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 ·本章总结 | 第45-47页 |
| 5 电化学生物耦合现场试验 | 第47-63页 |
| ·现场装置介绍 | 第47-48页 |
| ·配套设施 | 第47-48页 |
| ·现场装置添加营养物质 | 第48-49页 |
| ·各反应器内部设计 | 第49-52页 |
| ·反应器湿度监测 | 第52-54页 |
| ·含油量监测与结果分析 | 第54-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6 讨论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