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 ABSTRACT | 第13-15页 |
| 绪论 | 第15-2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 ·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18-19页 |
| ·材料的选择 | 第19-20页 |
| ·难点、创新及不足 | 第20-22页 |
| 第一章 传世文献和出土材料所见五石 | 第22-37页 |
| ·传世文献所见五石 | 第22-26页 |
| ·出土材料所见五石 | 第26-37页 |
| 第二章 五石在汉代砷铜冶炼中的使用 | 第37-44页 |
| ·砷铜威斗的制作 | 第37-38页 |
| ·砷铜阳燧的制作 | 第38-44页 |
| 第三章 五石在汉代玻璃炼制中的使用 | 第44-57页 |
| ·五色之玉 | 第44-45页 |
| ·玻璃方诸 | 第45-57页 |
| ·有关方诸的争议 | 第45-46页 |
| ·五石所铸方诸是玻璃 | 第46-57页 |
| 第四章 五石在汉代炼丹术和医药中的使用 | 第57-85页 |
| ·汉代丹经中的五石 | 第57-77页 |
| ·《太清金液神气经》 | 第57-65页 |
| ·《三十六水法》 | 第65-70页 |
| ·《黄帝九鼎神丹经》 | 第70-74页 |
| ·保留在后世炼丹术著作中的早期丹经内容 | 第74-77页 |
| ·汉代医药中的五石 | 第77-85页 |
| 第五章 消炼五石的模拟实验 | 第85-122页 |
| ·模拟实验 | 第86-116页 |
| ·相关术语的考证 | 第86-87页 |
| ·实验材料及成分 | 第87-91页 |
| ·实验步骤 | 第91-93页 |
| ·实验结果 | 第93-97页 |
| ·分析检测 | 第97-116页 |
| ·相关讨论 | 第116-122页 |
| ·关于砷铜合金的讨论 | 第116-118页 |
| ·关于玻璃物质的讨论 | 第118-122页 |
| 第六章 五石的源流及对汉代社会的影响 | 第122-134页 |
| ·五石的源流 | 第122-128页 |
| ·五石对汉代社会的影响 | 第128-134页 |
| 结语 | 第134-1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5-148页 |
| 附录 | 第148-192页 |
| 附一 炼丹术中丹砂、雄黄、曾青、磁石、磐石常用异名、隐名表 | 第148-149页 |
| 附二 《道藏》本《三十六水法》 | 第149-155页 |
| 附三 《三十六水法》考证 | 第155-171页 |
| 附四 《三十六水法》古本 | 第171-174页 |
| 附五 汉代五石镇墓法在后世的发展和演变 | 第174-183页 |
| 附六 山西省和湖南省部分地区镇墓文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 第183-19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92-193页 |
| 致谢 | 第193-194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194-1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