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指标评价体系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一、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国外学者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二、国内学者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及论文框架 | 第15-17页 |
一、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5页 |
二、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三、可能的创新和存在的不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分析 | 第17-28页 |
第一节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一、科技型企业 | 第17-18页 |
二、中小企业 | 第18-19页 |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 | 第19页 |
第二节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 | 第19-28页 |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周期 | 第20-21页 |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表现 | 第21-26页 |
三、特征的原因分析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指标评价体系模型的准备 | 第28-43页 |
第一节 指标的选取原则和方法 | 第28-29页 |
一、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28页 |
二、指标的选取方法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指标的确定 | 第29-35页 |
一、指标的初选 | 第29-30页 |
二、指标的筛选和修正 | 第30-35页 |
第三节 所选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指标的具体含义 | 第35-40页 |
一、偿债能力 | 第35-36页 |
二、盈利能力 | 第36-37页 |
三、运营能力 | 第37-38页 |
四、成长能力 | 第38-39页 |
五、企业抗风险能力 | 第39-40页 |
六、科研创新能力 | 第40页 |
第四节 模型的准备 | 第40-43页 |
一、层次分析法 | 第40-42页 |
二、数据包络分析法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指标体系构建 | 第43-53页 |
第一节 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3-44页 |
第二节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4-48页 |
一、偿债能力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4页 |
二、盈利能力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4-45页 |
三、运营能力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5页 |
四、成长能力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5页 |
五、企业抗风险能力指标的具体指标层权重确定 | 第45-47页 |
六、科研创新能力二级指标的权重的确定 | 第47-48页 |
第三节 指标权重汇总 | 第48-49页 |
第四节 各个指标的评分标准 | 第49-53页 |
一、定量指标的评分标准 | 第50页 |
二、定性指标的评分标准 | 第50-53页 |
第五章 实证研究 | 第53-58页 |
第一节 实证研究 | 第53-57页 |
第二节 评价体系补充说明 | 第57-58页 |
附录A | 第58-59页 |
附录B | 第59-62页 |
附录C | 第62-68页 |
附录D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