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一、 解除权的基本属性 | 第11页 |
二、 合同解除与合同终止 | 第11-12页 |
三、 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我国解除权效果演变与规范考察 | 第13-20页 |
第一节 合同法颁布前的时期 | 第14-17页 |
一、 合同法分立阶段 | 第14-16页 |
二、 合同法立法起草阶段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现行合同法解除权效果现状 | 第17-20页 |
一、 立法背景资料考察——国际公约 | 第17-19页 |
二、 我国解除权效果的组成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合同解除性质——溯及力问题 | 第20-29页 |
第一节 大陆法系解除权效果的演进 | 第20-27页 |
一、 日本法中的合同解除行使效果 | 第20-22页 |
二、 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中解除权行使效果 | 第22-23页 |
三、 德国民法解除权效果的演变 | 第23-27页 |
四、 总结 | 第27页 |
第二节 我国合同法解除权溯及力问题分析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恢复原状义务性质辨析 | 第29-40页 |
一、 《合同法》第 97 条“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内涵 | 第29-32页 |
二、 “返还原物”的性质 | 第32-34页 |
三、 价值补偿义务 | 第34-39页 |
四、 用益的返还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 | 第40-47页 |
一、 合同解除时损害赔偿请求权性质 | 第40-42页 |
二、 合同解除后损害赔偿范围界定 | 第42-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