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水稻雌雄育性控制基因的初步功能研究
| 目录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 1 水稻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 ·水稻花药发育的细胞学过程 | 第10-12页 |
| ·调控水稻雄性不育的相关基因 | 第12-15页 |
| ·雄性不育与绒毡层的相关基因 | 第12-13页 |
| ·水稻雄性不育与减数分裂相关基因 | 第13-14页 |
| ·花药开裂及其他相关基因与雄性不育 | 第14-15页 |
| 2 水稻雌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3 水稻雌雄不育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4 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5 实验立题背景 | 第18-21页 |
|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第21-30页 |
| 1 材料 | 第21-24页 |
| ·植物材料 | 第21页 |
| ·载体及菌株 | 第21页 |
| ·化学试剂 | 第21页 |
| ·抗生素、激素及工作浓度 | 第21-22页 |
| ·重要溶液 | 第22页 |
| ·水稻基因组DNA提取液(SDS) | 第22页 |
| ·电泳中使用到的溶液 | 第22页 |
| ·潮霉素抗性检测溶液 | 第22页 |
| ·重要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 ·培养基 | 第23-24页 |
| ·细菌培养基 | 第23页 |
| ·水稻遗传转化过程所涉及培养基 | 第23-24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4-30页 |
| ·水稻叶片总DNA的提取(SDS法) | 第24页 |
| ·水稻材料RNA的提取 | 第24-25页 |
| ·cDNA第一链的合成及检测 | 第25页 |
| ·候选基因的荧光实时定量 | 第25-26页 |
| ·幼穗愈伤组织的获得 | 第26-27页 |
| ·外植体的取材 | 第26页 |
| ·幼穗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6-27页 |
| ·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 | 第27页 |
|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 | 第27-30页 |
| ·愈伤组织的预培养 | 第27页 |
| ·农杆菌的处理 | 第27页 |
| ·农杆菌菌株的活化与扩大培养 | 第27-28页 |
| ·脱菌 | 第28页 |
| ·抗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8页 |
| ·分化 | 第28页 |
| ·幼苗生根及大田移栽 | 第28-29页 |
| ·转基因水稻苗检测 | 第29-30页 |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30-53页 |
| 1 遗传转化 | 第30-34页 |
| ·orf1相关载体的遗传转化 | 第32-33页 |
| ·orf1-RNAi干涉表达载体遗传转化 | 第32页 |
| ·orf1过表达载体遗传转化 | 第32页 |
| ·orf1反义载体遗传转化 | 第32页 |
| ·orf1互补载体遗传转化 | 第32-33页 |
| ·orf3各表达载体的遗传转化 | 第33-34页 |
| ·orf3-RNAi干涉表达载体遗传转化 | 第33页 |
| ·orf3过表达载体遗传转化 | 第33页 |
| ·orf3反义载体遗传转化 | 第33页 |
| ·orf3互补载体遗传转化 | 第33-34页 |
| 2 抗性植株的鉴定和阳性植株的获得 | 第34-39页 |
| ·过表达阳性植株的获得 | 第34-36页 |
| ·RNAi干涉阳性植株的获得 | 第36-37页 |
| ·互补阳性植株的获得 | 第37-39页 |
| 3 阳性植株的表型鉴定及功能分析 | 第39-49页 |
| ·Orf1阳性植株表型分析 | 第39-43页 |
| ·Orf1互补阳性植株表型分析 | 第39-40页 |
| ·Orf1-RNAi表达载体阳性植株表型分析 | 第40-42页 |
| ·Orf1过表达载体阳性植株表型分析 | 第42-43页 |
| ·Orf3阳性植株表型分析 | 第43-49页 |
| ·Orf3互补阳性植株表型分析 | 第43-44页 |
| ·orf3-RNAi阳性植株表型分析 | 第44-48页 |
| ·Orf3过表达阳性植株表型分析 | 第48-49页 |
| 4 Orf1、Orf2和Orf3基因表达模式 | 第49-53页 |
| ·Orf1基因表达模式 | 第50-51页 |
| ·Orf2基因表达模式 | 第51-52页 |
| ·Orf3基因表达模式 | 第52-53页 |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53-56页 |
| 1 Orf3为控制水稻雌雄育性的关键基因 | 第53-54页 |
| 2 Orf3的表达模式与其功能一致 | 第54页 |
| 3 突变性状是否受多基因调控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附录 | 第62-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