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 | 第11-17页 | 
| ·研究的缘由与背景 | 第11-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4页 | 
| ·健康的概念 | 第12页 | 
| ·心理健康概念 | 第12页 | 
| ·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 第12-13页 | 
|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概念 | 第13页 | 
| ·心理健康的标准 | 第13-14页 | 
|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 第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7页 | 
| ·国外关于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研究 | 第14-15页 | 
| ·国内关于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和意义 | 第17-23页 | 
|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 第17-21页 | 
| ·国内外研究提供了成功经验 | 第17页 | 
|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为学科渗透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17页 | 
| ·学科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 第17-18页 | 
|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渗透提供了需求市场 | 第18-19页 | 
| ·教育理论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研究依据 | 第19-20页 | 
| ·信息技术学科提供了优势的内部教学环境 | 第20-21页 | 
|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 第21-23页 | 
| ·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 第21页 | 
|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 第21-22页 | 
|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 第22页 | 
| ·认识自我,发挥自我最大潜能 | 第22页 | 
| ·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高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 第23-33页 | 
| ·方法 | 第23-25页 | 
| ·样本 | 第23页 | 
| ·选择调查问卷 | 第23-25页 | 
| ·调查实施过程 | 第25页 | 
| ·结果分析 | 第25-33页 | 
| ·实验班、控制班调查十个因子统计 | 第25-29页 | 
| ·实验班、控制班前测对比分析 | 第29-33页 | 
| 第四章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 | 第33-64页 | 
|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目标 | 第33页 | 
|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总目标 | 第33页 | 
|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 第33页 | 
|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的实施策略 | 第33-55页 | 
| ·课前渗透 | 第33-38页 | 
| ·课中渗透 | 第38-42页 | 
| ·课后渗透 | 第42-45页 | 
| ·典型教学案例 | 第45-55页 | 
| ·后测结果 | 第55-61页 | 
| ·十个因子统计表 | 第55-60页 | 
| ·实验班前后测对比分析 | 第60页 | 
| ·控制班前后测对比分析 | 第60-61页 | 
| ·实验班、控制班前后测对比分析 | 第61页 | 
| ·信息技术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建议 | 第61-64页 | 
| 第五章 结论、启示及不足 | 第64-67页 | 
| ·结论 | 第64页 | 
| ·启示 | 第64-65页 | 
| (1) 信息技术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 第64页 | 
| (2) 学生心理的健康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 | 第64-65页 | 
| (3) 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拥有健康心态 | 第65页 | 
| (4)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 | 第65页 | 
| ·不足 | 第65页 | 
| ·今后的展望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 附录: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