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背景下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理念的变革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绪论 | 第10-18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 1、食品 | 第11页 |
| 2、食品安全 | 第11-12页 |
| 3、食品安全监管 | 第12-13页 |
| (三)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5-16页 |
| (四)研究思路及逻辑框架 | 第16页 |
| 1、研究思路 | 第16页 |
| 2、逻辑框架 | 第16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六)创新及不足 | 第16-18页 |
| 一、风险社会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的困境 | 第18-29页 |
| (一)风险社会的产生 | 第18-21页 |
| 1、形成过程 | 第18-19页 |
| 2、风险与危险 | 第19-20页 |
| 3、对社会发展之影响 | 第20-21页 |
| (二)食品安全的新特点 | 第21-25页 |
| 1、全球性 | 第23页 |
| 2、不确定性 | 第23-25页 |
| 3、追责的困难性 | 第25页 |
| (三)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困境 | 第25-29页 |
| 1、发现难 | 第26-27页 |
| 2、管理难 | 第27页 |
| 3、处罚难 | 第27-29页 |
| 二、风险社会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理念反思 | 第29-42页 |
| (一)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理念的演进 | 第29-32页 |
| 1、“管理论”时期 | 第29-30页 |
| 2、“控权论”时期 | 第30-31页 |
| 3、“平衡论”时期 | 第31-32页 |
| (二)欧美食品安全监管理念发展的共性 | 第32-38页 |
| 1、美国 | 第32-35页 |
| 2、英国 | 第35-37页 |
| 3、共性与启示 | 第37-38页 |
| (三)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理念的局限 | 第38-42页 |
| 1、重政府、轻市场 | 第38-39页 |
| 2、重实体法、轻程序法 | 第39-40页 |
| 3、重事后处罚、轻事前预防 | 第40-42页 |
| 三、风险社会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理念的变革 | 第42-52页 |
| (一)法治为前提 | 第42-44页 |
| (二)权利本位为基础 | 第44-47页 |
| 1、知情权 | 第44-45页 |
| 2、参与权 | 第45-46页 |
| 3、监督权 | 第46-47页 |
| (三)规范主义与功能主义的结合为目标 | 第47-52页 |
| 1、政府与市场相分离,成立专业的、独立的监管部门 | 第47-48页 |
| 2、重视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 | 第48-49页 |
| 3、确立科学的、事先预防原则 | 第49-52页 |
| 四、结论及余论 | 第52-57页 |
| (一)结论:规范主义与功能主义的结合 | 第52页 |
| (二)余论:风险社会背景下的行政法理念的变革 | 第52-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