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传播媒介论文

LBS用户的媒介接受与使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3页
   ·LBS 的概念及发展第14-19页
     ·LBS 的概念第14-16页
     ·LBS 的发展第16-19页
       ·国外 LBS 的出现和发展第16-18页
       ·我国 LBS 的出现和发展第18-19页
   ·LBS 研究现状第19-26页
     ·国外 LBS 研究现状第19-22页
     ·我国 LBS 研究现状第22-26页
   ·研究缘起第26-30页
     ·媒介的接受与使用第27-29页
       ·使用与满足模式的研究视角第27-28页
       ·技术接受理论模型的研究视角第28-29页
     ·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第29-30页
   ·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30-33页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第30-31页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第31-33页
第二章 LBS 的新媒体特征第33-50页
   ·LBS 具有的新媒体共性特征第33-41页
     ·快速高效的即时信息传播第33-35页
     ·传受一体化的互动参与式传播第35-36页
     ·用户自由自主的个性化信息选择第36-38页
     ·打破时空限制的海量信息传播第38-40页
     ·媒介融合的多媒体信息传播第40-41页
   ·LBS 相较于其它网络媒介形态的不同特征第41-50页
     ·与 SNS 网站熟人交往模式不同的交往开放性第42-44页
     ·与即时通讯(IM)点对点传播不同的点对面传播方式第44-45页
     ·与博客信息传播精英性不同的草根性第45-46页
     ·与微博新闻媒体性不同的工具性第46-47页
     ·与搜索引擎用户主动搜索机制不同的信息自动推送第47-50页
第三章 LBS 用户的媒介接受与使用调查设计第50-65页
   ·调查设计第50-62页
     ·LBS 用户的媒介接受、使用及满意程度第50-51页
     ·需求等因素对 LBS 用户的媒介接受、使用及满意程度的影响第51-62页
       ·影响因素的确定第51-55页
       ·LBS 接受模型的构建第55页
       ·各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及测量方法第55-61页
       ·研究假设第61-62页
   ·调查方法第62-65页
     ·问卷调查对象的确定第62-63页
     ·调查问卷的发放、质量控制和回收第63-64页
     ·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第64-65页
第四章 LBS 用户的媒介接受和使用调查分析第65-136页
   ·问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第65-78页
     ·问卷回收情况第65-67页
     ·问卷量表的效度分析第67-75页
       ·自变量的效度分析第68-69页
       ·因变量的效度分析第69-72页
       ·外在变量的效度分析第72-75页
     ·问卷量表的信度分析第75-78页
       ·自变量的信度分析第75-76页
       ·因变量的信度分析第76-77页
       ·外在变量的信度分析第77页
       ·问卷整体的信度分析第77-78页
   ·LBS 用户的社会结构特征第78-82页
     ·用户中女性的比例略高于男性第78-79页
     ·青年为主要用户第79页
     ·用户受教育水平较高第79-80页
     ·学生和在职人员为主要用户第80-81页
     ·用户主体收入水平不高第81页
     ·用户集中于城市地区第81-82页
   ·LBS 用户的媒介接受分析第82-87页
     ·用户接受 LBS 的时间长短不一第82-83页
     ·用户使用 LBS 的意愿较高第83-87页
       ·持续使用的意愿较高第84页
       ·推荐他人使用的意愿较高第84-85页
       ·有需求时首选使用的意愿较高第85-86页
       ·尝试新类型的意愿较高第86-87页
   ·LBS 用户的媒介使用分析第87-96页
     ·用户使用 LBS 的频率不高第87-88页
     ·用户每次使用 LBS 的时长不长第88-89页
     ·用户使用 LBS 的主要地点是户外公共场所第89-91页
     ·用户使用 LBS 的状态多为独自一人第91页
     ·获取位置相关信息是用户使用 LBS 的主要目的第91-93页
     ·用户偏好使用实用信息类 LBS第93-95页
     ·用户使用 LBS 的互动参与程度不高第95-96页
   ·用户对 LBS 的满意程度分析第96-99页
     ·用户对 LBS 的易用性较为满意第97-98页
     ·用户对 LBS 的有用性较为满意第98-99页
   ·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分析第99-112页
     ·权衡需求正向影响用户接受 LBS第100-104页
       ·权衡需求正向影响接受时间第100-102页
       ·权衡需求正向影响使用意愿第102-104页
     ·权衡需求正向影响用户对 LBS 的使用第104-108页
       ·权衡需求正向影响使用程度第104-106页
       ·权衡需求正向影响互动参与程度第106-108页
     ·权衡需求正向影响满意程度第108-112页
       ·权衡需求正向影响用户对 LBS 易用性的满意程度第108-110页
       ·权衡需求正向影响用户对 LBS 有用性的满意程度第110-112页
   ·外在变量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影响分析第112-125页
     ·生活方式正向影响权衡需求第112-114页
     ·生活方式正向影响用户对 LBS 的接受第114-118页
       ·生活方式正向影响接受时间第114-116页
       ·生活方式正向影响使用意愿第116-118页
     ·生活方式正向影响用户对 LBS 的使用第118-122页
       ·生活方式正向影响使用程度第118-120页
       ·生活方式正向影响互动参与程度第120-122页
     ·生活方式正向影响满意程度第122-125页
       ·生活方式正向影响用户对 LBS 易用性的满意程度第122-124页
       ·生活方式正向影响用户对 LBS 有用性的满意程度第124-125页
   ·满意程度对用户接受和使用 LBS 的影响分析第125-131页
     ·满意程度正向影响用户接受 LBS第126-129页
       ·满意程度正向影响接受时间第126-127页
       ·满意程度正向影响使用意愿第127-129页
     ·满意程度正向影响用户使用 LBS 的部分行为第129-131页
       ·满意程度正向影响使用程度第129-130页
       ·满意程度与互动参与程度无显著相关第130-131页
   ·LBS 接受对 LBS 使用的影响分析第131-136页
     ·接受时间正向影响部分使用行为第131-132页
       ·接受时间与使用程度无显著相关第131页
       ·接受时间正向影响互动参与程度第131-132页
     ·使用意愿正向影响部分使用行为第132-136页
       ·使用意愿正向影响使用程度第133-134页
       ·使用意愿与互动参与程度无显著相关第134-136页
第五章 LBS 用户的媒介接受与使用调查结论及讨论第136-157页
   ·调查结论第136-145页
     ·LBS 用户的媒介接受、使用及满意程度第136-139页
       ·LBS 用户的媒介接受第136-137页
       ·LBS 用户的媒介使用第137-139页
       ·LBS 用户的媒介满意程度第139页
     ·影响 LBS 用户媒介接受、使用及满意程度的因素第139-145页
       ·影响用户接受 LBS 的因素第139-141页
       ·影响用户使用 LBS 的因素第141-143页
       ·影响用户对 LBS 满意程度的因素第143-145页
   ·研究发现和思考第145-157页
     ·受众的分化与媒介的使用第145-149页
       ·主动的受众与工具性媒介使用第145-147页
       ·被动的受众与仪式性媒介使用第147-149页
     ·生活方式与 LBS 的受众第149-152页
     ·权衡需求与 LBS 的发展第152-157页
       ·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对位置信息的需求第153-154页
       ·LBS 的发展需要满足用户需求第154-157页
第六章 结语第157-162页
   ·研究总结第157-160页
     ·研究回顾第157-159页
     ·研究局限与不足第159-160页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第160-162页
致谢第162-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72页
附录:《LBS 用户的媒介接受与使用》调查问卷第172-179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79-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本土NGO对社交媒体的运用研究
下一篇:LBS用户使用行为对个体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