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旅游对乡村聚落景观影响的居民感知研究--以普者黑彝族撒尼仙人洞村为例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研究背景和缘起第13-15页
     ·以乡村聚落为载体的旅游发展背景第13页
     ·旅游发展中的乡村聚落景观研究进展第13-14页
     ·研究进展评述第14-15页
   ·本文研究问题提出及研究内容第15-16页
     ·研究基本问题第15-16页
     ·研究主要内容第16页
   ·研究意义第16页
   ·研究应用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6-19页
     ·研究应用方法第16-17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19-26页
   ·相关概念诠释第19-20页
     ·乡村聚落景观第19页
     ·乡村聚落景观的空间形态组合第19-20页
     ·旅游景观影响第20页
   ·研究理论视角第20-23页
     ·聚落景观意象研究第20-22页
     ·景观干扰因子人类主导性原理第22-23页
     ·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第23页
   ·旅游、聚落景观和居民感知间交互影响机理探讨第23-26页
     ·旅游与聚落景观第23-24页
     ·聚落景观与居民感知第24页
     ·旅游与居民感知第24页
     ·居民对旅游景观影响感知路径第24-26页
第三章 仙人洞彝族撒尼聚落景观现态意象分析第26-51页
   ·案例对象村落背景分析第26-36页
     ·自然地理环境第26页
     ·人文背景第26-31页
       ·民间宗教信仰文化第27-29页
       ·毕摩彝族精英文化第29页
       ·民族服饰文化第29-30页
       ·民间歌舞艺术文化第30-31页
     ·旅游发展简史第31-33页
     ·个案选取缘由第33-34页
     ·仙人洞村落整体空间布局与形态第34-36页
   ·区域外围自然景观形态意象第36-40页
     ·喀斯特峰林和孤峰景观第37-38页
     ·喀斯特岩溶溶洞景观第38页
     ·水体景观第38-39页
     ·高原岩溶湿地景观第39页
     ·水生植物景观第39-40页
   ·周边乡土聚落景观形态意象第40-41页
     ·菜园景观第40页
     ·农田景观第40-41页
     ·果园景观第41页
   ·聚落内部空间景观形态意象第41-51页
     ·聚落路径景观意象第41-43页
     ·聚落边界景观意象第43-44页
     ·聚落节点景观意象第44-45页
     ·聚落地标景观意象第45页
     ·聚落区域空间景观意象第45-51页
       ·传统民居建筑景观特色第46-47页
       ·农家乐建筑景观第47-49页
       ·民居院落景观第49-50页
       ·仙人洞村区域空间景观的特征第50-51页
第四章 居民对旅游景观影响感知的实证分析第51-71页
   ·问卷设计与完善第51-52页
   ·调研过程与数据获取第52-53页
   ·居民旅游景观影响感知描述统计分析第53-63页
     ·样本人口的基本情况第53页
     ·居民对旅游景观影响存在可能性的感知第53-56页
     ·居民对旅游景观影响产生社会价值方向的感知第56-59页
     ·居民对旅游景观影响程度的感知第59-63页
       ·居民对旅游景观影响程度感知排序第59-61页
       ·四维影响程度间居民感知的差异显著性第61-63页
   ·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在乡村聚落景观要素组间的差异分析第63-65页
     ·各聚落景观要素组间的居民感知差异第63-64页
     ·聚落景观要素组间的居民感知的两两差异性分析第64-65页
   ·基于居民感知的聚落景观要素项聚类分析第65-71页
     ·聚类准备和聚类过程第65-67页
     ·聚类结果的可靠性检验第67-68页
     ·类的信息特征提取第68-71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71-73页
   ·研究主要结论第71页
   ·对策和建议第71-72页
     ·景观分类管控第71-72页
     ·居民社区参与第72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附录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公路客货运量的长三角城市等级体系研究
下一篇:上海燃气负荷中长期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