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导论 | 第10-26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0-15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23-26页 |
第一章 史密斯生活的时代与社会 | 第26-48页 |
第一节 史密斯其人 | 第26-32页 |
一、史密斯的生平 | 第26-29页 |
二、史密斯的学术成就 | 第29-32页 |
第二节 史密斯生活的时代与社会 | 第32-48页 |
一、大英帝国与传播论 | 第32-36页 |
二、历史学与埃及学的发展 | 第36-39页 |
三、文化人类学的兴起及其早期理论 | 第39-48页 |
第二章 史密斯的起源论 | 第48-91页 |
第一节 对人类文明起源的探讨 | 第48-55页 |
一、进化学派的解释 | 第49-51页 |
二、史密斯对进化学派起源论的批判 | 第51-55页 |
第二节 埃及文明是最早的原创文明 | 第55-62页 |
一、埃及所特有的条件和环境 | 第56-57页 |
二、埃及文明成型的时间最早 | 第57-59页 |
三、埃及文明是原创的 | 第59-62页 |
第三节 埃及文明及其“太阳中心文化”的逐步形成 | 第62-91页 |
一、农业和灌溉的发明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组织和意识形态 | 第63-69页 |
二、以木乃伊制作技术为基础的“太阳中心文化”主体部分的形成 | 第69-82页 |
三、“太阳中心文化”的特殊文化要素和社会组织的形成 | 第82-91页 |
第三章 史密斯的传播论 | 第91-152页 |
第一节 史密斯对传播的理解 | 第91-106页 |
一、史密斯对进化论的批判 | 第92-97页 |
二、对德奥传播学派的超越 | 第97-100页 |
三、传播是理解人类活动和文明进程的关键 | 第100-106页 |
第二节 埃及文明及其“太阳中心文化”的传播内容、方式和特点 | 第106-126页 |
一、埃及文明及其“太阳中心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 第108-119页 |
二、埃及文明及其“太阳中心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和特点 | 第119-126页 |
第三节 埃及文明及其“太阳中心文化”的世界性传播与影响 | 第126-152页 |
一、埃及文明及其“太阳中心文化”对旧世界的影响 | 第126-138页 |
二、埃及文明及其“太阳中心文化”对新世界——美洲的影响 | 第138-152页 |
第四章 史密斯理论的延伸 | 第152-174页 |
第一节 佩里的“太阳之子说”对史密斯理论的继承 | 第152-164页 |
一、佩里与史密斯 | 第152-155页 |
二、佩里对史密斯传播主义思想的继承 | 第155-164页 |
第二节 佩里对史密斯传播主义思想的发展 | 第164-174页 |
一、传播主义思想的极端化 | 第164-168页 |
二、新理论和新研究 | 第168-174页 |
结语 | 第174-180页 |
参考文献 | 第180-188页 |
后记 | 第188-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