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玉米雄性不育的分类及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细胞核雄性不育(genic male sterility,GMS) | 第9页 |
·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 | 第9-10页 |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genic-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 第10页 |
·生态型雄性不育 | 第10页 |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的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材料可以促进杂种优势利用 | 第10-11页 |
·玉米生态核不育材料是分子生物学研究材料 | 第11-12页 |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的分类及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温敏雄性不育 | 第12页 |
·光敏雄性不育 | 第12-13页 |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的研究方法 | 第13-23页 |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的鉴定 | 第13-14页 |
·目测法 | 第13页 |
·染色镜检法 | 第13页 |
·花粉离体培养法 | 第13页 |
·活体测定法 | 第13-14页 |
·图位克隆技术 | 第14-21页 |
·构建遗传作图群体 | 第14-15页 |
·分子标记的选择与开发 | 第15-18页 |
·构建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 | 第18-19页 |
·构建高质量的基因组文库 | 第19-20页 |
·含有目的基因的大片段克隆 | 第20页 |
·筛选、鉴定目的基因 | 第20-21页 |
·作图工具及方法 | 第21页 |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性基因的定位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2 引言 | 第23-24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4-31页 |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田间鉴定 | 第24-25页 |
·遗传分离群体的田间育性鉴定 | 第24页 |
·生态学试验的田间鉴定 | 第24-25页 |
·不育基因的定位 | 第25-31页 |
·叶片DNA 的提取 | 第26-27页 |
·改良的SDS 方法 | 第26页 |
·SNLS 法 | 第26-27页 |
·快速提取玉米胚乳DNA 的方法 | 第27-28页 |
·PCR 扩增及处理步骤 | 第28-31页 |
·PCR 反应体系 | 第28-29页 |
·PCR 反应程序 | 第29页 |
·PCR 选择性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29-30页 |
·SSR 标记数据的收集 | 第30-3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1-39页 |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的生态学研究 | 第31-35页 |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在不同播期的育性表现 | 第31-34页 |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生态不育类型分析 | 第34-35页 |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的遗传机制 | 第35-36页 |
·生态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定位 | 第36-39页 |
5 结论和讨论 | 第39-42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春杂的生态学研究结果 | 第39-40页 |
·春杂的遗传学研究结果 | 第40页 |
·讨论 | 第40-42页 |
·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育性的影响因子 | 第40页 |
·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不育基因的定位 | 第40-41页 |
·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生产上的应用 | 第41页 |
·下一步研究工作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9页 |
ABSTRACT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