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宋代民事审判中“乡原体例”适用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9页
1 宋代“乡原体例”的内涵与效力第9-17页
   ·“乡原体例”的内涵第9-12页
     ·国内外学者对“乡原体例”内涵的界定第9-10页
     ·“乡原体例”的属性——一种地方惯例第10-11页
     ·“乡原体例”的作用——调处、和解第11-12页
   ·宋代“乡原体例”的特征第12-15页
     ·地域性第12-13页
     ·民间性第13页
     ·官方认可性第13-15页
   ·“乡原体例”的效力第15-17页
     ·民事审判的依据第15-16页
     ·“乡原体例”与“律”、“令”的关系第16-17页
2 宋代“乡原体例”的形成及被官方认可的原因第17-25页
   ·“乡原体例”形成的社会背景第17-19页
     ·商品经济的发达、民间交易频繁第17-18页
     ·民间健诉之风盛行第18-19页
   ·宋代“乡原体例”的表现形式第19-21页
     ·“乡原体例”在“名公”的判词中出现的比较多第19-20页
     ·在官员任职经验总结和纪文札记中偶有出现第20页
     ·在官员奏折的建议中也有发现第20-21页
     ·被吸收采纳到法律中的情况并不是很普遍第21页
   ·“乡原体例”被官方认可的原因第21-25页
     ·“乡原体例”的适用能够一定程度的弥补制度和现实不同程度的偏离第21-23页
     ·“乡原体例”的适用能够拉近官府和广大民众之间的距离第23-24页
     ·官方对“乡原体例”权威和效力的认可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第24-25页
3 宋代“乡原体例”在民事案件中的适用原则及适用范围第25-34页
   ·“乡原体例”的适用原则第25-27页
     ·直接适用第25-26页
     ·补充适用第26页
     ·参考适用第26-27页
   ·“乡原体例”的具体适用范围第27-34页
     ·“乡原体例”在典卖田业等案件中的适用第28-29页
     ·“乡原体例”在契约纠纷等案件中的适用第29-30页
     ·“乡原体例”在财物所有权归属纠纷等案件中的适用第30-32页
     ·“乡原体例”在民事侵权纠纷等案件中的适用第32-34页
4 宋代“乡原体例”在民事审判中适用的现代启示第34-42页
   ·地方惯例与国家法律的关系第34-35页
     ·对立与冲突第34-35页
     ·妥协与调适第35页
   ·宋代民事审判依据解读第35-37页
     ·宋代的民事审判依据第35-37页
       ·宋代民事审判依据中的一般法第36页
       ·宋代民事审判依据中的特别法第36-37页
     ·宋代民事审判依据的扩大式解读第37页
   ·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第37-42页
     ·现代民事审判中所依据的民间习惯第37-39页
     ·现代民事审判中所依据的公序良俗第39页
     ·“乡原体例”与现代“民间习惯”、“公序良俗”的一脉相承第39-40页
     ·三者适用目的的同一性——追求和谐社会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恩格斯法学思想研究
下一篇: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中的财产权保护研究--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条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