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前言 | 第10-20页 |
·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10-13页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体教结合”的概念及发展状况 | 第13-15页 |
·“体教结合”的相关研究 | 第15-18页 |
·上海市目前开展的“体教结合”培养模式 | 第18-20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0-22页 |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20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20-21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21页 |
·归纳总结法 | 第21-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30页 |
·上海中学乒乓球项目“体教结合”开展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22-24页 |
·第9 届、第 10 届、第 11 届全国中运会的参赛情况及成绩分析 | 第24-30页 |
·中运会参赛区域和省市的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第 9 届、第 10 届、第 11 届全国中运会比赛成绩分析 | 第25-27页 |
·上海中学乒乓球队参加 3 届中运会中成绩与名次 | 第27-30页 |
4 发展与对策 | 第30-32页 |
·管理方式 | 第30页 |
·梯队建设 | 第30页 |
·社会支持 | 第30-31页 |
·物力、财力投入匹配 | 第31页 |
·乒乓文化理念的渗透 | 第31-32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32-36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体教结合”是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路径之一 | 第32页 |
·上海中学乒乓球项目“体教结合”成果明显 | 第32页 |
·上海中学乒乓球项目“体教结合”模式优势在于管理方式、梯队建设、社会支持、资金投入和文化渗透等要素的融合 | 第32-33页 |
·建议 | 第33-36页 |
·加大招生政策的支持力度 | 第33页 |
·加强后勤及科研保障 | 第33-34页 |
·改革体教结合学校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 | 第34页 |
·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 | 第34页 |
·建立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沟通和协作机制 | 第34页 |
·体教结合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34-36页 |
6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7 附表 | 第38-41页 |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1-42页 |
9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