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课题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 第2章 光影的释义与纪念馆空间的意境 | 第17-30页 |
| ·光影的释义 | 第17-18页 |
| ·纪念馆空间意境的内涵 | 第18-24页 |
| ·关于纪念性空间意境的思考 | 第20-22页 |
| ·意境与意象的辨析 | 第22-24页 |
| ·光影与纪念馆空间意境的营造 | 第24-28页 |
| ·光影之情感空间的表达 | 第25-26页 |
| ·光影与空间情绪的整合 | 第26页 |
| ·光影之艺术情境的烘托 | 第26-27页 |
| ·光影之纪念场所精神的象征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3章 纪念馆展示空间意境光影的生成 | 第30-54页 |
| ·自然光影营造空间意境 | 第30-35页 |
| ·光影营造出自然与含蓄之美境 | 第30-33页 |
| ·光明与黑暗之对比并存 | 第33页 |
| ·德国柏林犹太纪念馆——透过裂痕感受“光” | 第33-35页 |
| ·我国纪念馆展示空间意境自然光影的应用现状调研和存在问题 | 第35页 |
| ·美学光影创造情感意境 | 第35-44页 |
| ·光影在空间各界面中的情绪表达 | 第35-37页 |
| ·光影与介质形角结合的美感意境 | 第37-38页 |
| ·光影在展示背景环境中意境渲染 | 第38-41页 |
|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光”明对死亡的感召 | 第41-43页 |
| ·我国纪念馆展示空间意境美学光影的应用现状调研和存在问题 | 第43-44页 |
| ·光影变幼出的灵动意境 | 第44-53页 |
| ·变幼光影的造型艺术情感 | 第44-45页 |
| ·变幼光的色彩心理联想 | 第45-48页 |
| ·变幼投光角度的情境渲染 | 第48页 |
| ·光影的情感对比与互动 | 第48-51页 |
|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和而不同”之光 | 第51-52页 |
| ·光影变幻设计的发展趋势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4章 纪念馆展示空间意境设计的探索研究 | 第54-58页 |
| ·光影的“气氛性”与展示空间的情绪 | 第54-55页 |
| ·光影的“边界性”与展示空间的“虚实” | 第55-56页 |
| ·光影的“哲学性”与展示空间的”隐喻” | 第56页 |
| ·光影的“指引性”与展示空间的“路径” | 第56-57页 |
| ·小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5章 济南蔡公时纪念馆光影设计研究 | 第58-73页 |
| ·蔡公时纪念馆展示空间中光影设计现状 | 第58-60页 |
| ·自然光影的设计分析 | 第58页 |
| ·美学光影的设计分析 | 第58-60页 |
| ·设计的不足之处 | 第60页 |
| ·蔡公时纪念馆空间意境中光影再设计原则 | 第60-62页 |
| ·以人为本 | 第60-61页 |
| ·整体性 | 第61页 |
| ·美学原则 | 第61-62页 |
| ·蔡公时纪念馆中光影设计步骤 | 第62-72页 |
| ·了解设计对象 | 第62页 |
| ·明确设计要素 | 第62-66页 |
| ·光影在纪念馆各区域空间意境中的表现设计 | 第66-71页 |
| ·烘托气氛的光影塑造 | 第66-71页 |
| ·表达沉重情感的光效设计 | 第71页 |
| ·光影之“指引”与“隐喻”设计 | 第71页 |
| ·光影新技术辅助情感互动设计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图表目录 | 第77-81页 |
| 后记 | 第81-8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