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目录 | 第4-6页 |
导论 | 第6-26页 |
文章主旨简介 | 第6-10页 |
既往的视角和研究成果 | 第10-19页 |
新的问题与思路 | 第19-23页 |
各章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23-26页 |
第一章 困惑与期待: 1559-1580 年之间的“进国教堂”问题 | 第26-62页 |
第一节 伊丽莎白以前的宗教改革与天主教困难的根源 | 第26-36页 |
一. 改革前英格兰宗教矛盾的酝酿 | 第26-30页 |
二. 新教改革对英格兰宗教矛盾的催化 | 第30-36页 |
第二节 伊丽莎白持续改革及惩罚天主教法令的颁布 | 第36-41页 |
第三节 英格兰天主教与罗马最初的分歧 | 第41-62页 |
一. 罗马对“进国教堂”行为从宽容到不宽容(1559-1570) | 第41-48页 |
二. 罗马对“进国教堂”行为的再度宽容(1570-1580) | 第48-52页 |
三. 从“拒绝国教会”到为“进国教堂”辩护,英格兰天主教的观念发展(1560-1580) | 第52-62页 |
第二章 束缚与突破:1580 年之后“进国教堂”问题的论争 | 第62-100页 |
第一节 1580 年之后英格兰对天主教政策 | 第63-70页 |
第二节 1580 年之后在“进国教堂”问题上的争论 | 第70-100页 |
一. 1580 年后对“服从国教”(Conformity)的支持 | 第72-84页 |
二. 1580 年后重提“拒绝国教”(Recusancy) | 第84-94页 |
本节小结 | 第94-100页 |
第三章 服从与宽容:16 世纪末“进国教堂”问题的延伸 | 第100-127页 |
第一节 神学院与耶稣会在神学院管理上的矛盾 | 第101-109页 |
一. 神学院反耶稣会的动乱 | 第101-104页 |
二. 动乱的原因及相关问题分析 | 第104-109页 |
第二节 神学院与耶稣会在英格兰的矛盾 | 第109-124页 |
一. 最初的冲突与合作 | 第109-114页 |
二. 威斯贝奇骚乱(Wisbech Stir)和首席司祭(Archpriest)的设立 | 第114-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7页 |
结语 | 第127-134页 |
附录 英格兰天主教著名人物小传 | 第134-140页 |
威廉艾伦(WilliamAllen,1532-1594) | 第134-135页 |
罗伯特帕森斯(Robert Parsons,1546-1610) | 第135-136页 |
爱德蒙坎皮安(Edmund Campion,1540-1581) | 第136-137页 |
约翰马希(John Mush,约 1551-约 1612) | 第137-138页 |
奥尔本兰代尔(Alban Langdale,约 1512- 1580 后期) | 第138-139页 |
托马斯贝尔(Thomas Bell,1551-1610)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50页 |
后记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