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饮用水源水质污染现状和污染特征 | 第11-14页 |
·我国饮用水污染现状 | 第11-12页 |
·黄河水水质现状与特性 | 第12-13页 |
·济南市饮用水处理厂现状 | 第13-14页 |
·安全饮用水的水质目标 | 第14-17页 |
·国际水质标准与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我国的饮用水水质标准 | 第15-17页 |
第2章 微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技术 | 第17-27页 |
·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 | 第17-18页 |
·预处理技术工艺 | 第18-20页 |
·化学预氧化处理技术 | 第18-19页 |
·生物预处理技术 | 第19页 |
·吸附预处理技术 | 第19-20页 |
·深度处理技术 | 第20-26页 |
·臭氧氧化技术 | 第20-23页 |
·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 | 第23-24页 |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 | 第24-26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6-27页 |
第3章 试验装置和分析方法 | 第27-33页 |
·小试试验 | 第27-28页 |
·试验装置及设备 | 第27-28页 |
·试验流程 | 第28页 |
·中试试验 | 第28-30页 |
·臭氧活性炭中试试验装置 | 第28-29页 |
·试验设备及规格参数 | 第29-30页 |
·试验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30-33页 |
·臭氧进气浓度 | 第30页 |
·水中残余臭氧浓度 | 第30页 |
·常规指标的确定及分析 | 第30-31页 |
·非常规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第4章 臭氧氧化处理黄河水试验研究 | 第33-40页 |
·实验运行概况 | 第33页 |
·试验水质 | 第33页 |
·臭氧氧化研究 | 第33-38页 |
·臭氧投加量对有机物去除的影响 | 第33-34页 |
·臭氧投加方式对有机物去除的影响 | 第34-36页 |
·pH对臭氧氧化有机物的影响 | 第36页 |
·臭氧氧化去除TOC的变化 | 第36-37页 |
·臭氧氧化对水中BDOC的影响 | 第37页 |
·臭氧氧化过程中副产物的生成情况 | 第37-38页 |
·臭氧氧化对分子量分布变化的影响 | 第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第5章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引黄水库水中试研究 | 第40-63页 |
·试验运行概况 | 第40-41页 |
·工艺流程 | 第40页 |
·原水水质 | 第40页 |
·臭氧利用率的计算 | 第40-41页 |
·臭氧单元运行参数的优化 | 第41-47页 |
·臭氧投加量的影响 | 第41-43页 |
·臭氧投加方式的影响 | 第43-47页 |
·臭氧-生物活性炭对氨氮的去除 | 第47-48页 |
·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净水效果 | 第48-58页 |
·pH值的变化 | 第49-50页 |
·COD_(Mn)的去除 | 第50-51页 |
·UV_(254)的去除 | 第51-52页 |
·TOC的去除 | 第52-53页 |
·分子量分布的变化 | 第53-55页 |
·BDOC的变化 | 第55-56页 |
·嗅味物质的去除 | 第56-58页 |
·臭氧-生物活性炭对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控制 | 第58-60页 |
·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危害 | 第58-59页 |
·对三卤甲烷生成势的组成去除效果 | 第59-60页 |
·臭氧-生物活性炭对臭氧化副产物的控制 | 第60-61页 |
·臭氧氧化副产物及其危害 | 第60页 |
·对溴酸盐的控制 | 第60-61页 |
·对甲醛的控制 | 第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创新之处 | 第64页 |
·建议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