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异形柱结构体系的特点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 第13-18页 |
·对异形柱构件的研究 | 第13-15页 |
·对异形柱框架整体结构体系的研究 | 第15-16页 |
·对钢筋混凝土带暗柱异形柱抗震性能的研究 | 第16-17页 |
·对带填充墙框架的抗震研究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理论及分析程序 | 第19-28页 |
·引言 | 第19页 |
·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19-25页 |
·钢筋应力-应变关系 | 第19-21页 |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21-25页 |
·分析程序及分析方法 | 第25-28页 |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 第25-26页 |
·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 | 第26页 |
·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 | 第26页 |
·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 | 第26-28页 |
第3章 带暗柱异形柱非线性分析 | 第28-38页 |
·引言 | 第28页 |
·带暗柱异形柱实验简介 | 第28-31页 |
·实验概况 | 第28-29页 |
·实验结果 | 第29-30页 |
·实验滞回曲线 | 第30-31页 |
·有限元非线性分析 | 第31-36页 |
·ANSYS 单元模型 | 第31页 |
·单元的基本假定 | 第31-32页 |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32-34页 |
·结果比较分析 | 第34-35页 |
·构件的分析过程 | 第35-36页 |
·ANSYS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带填充墙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 | 第38-63页 |
·引言 | 第38页 |
·结构基本概况 | 第38-42页 |
·工程概况 | 第38页 |
·工程模型的设计与配筋 | 第38-40页 |
·工程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40-42页 |
·框架填充墙结构等效刚度计算 | 第42-43页 |
·结构的地震反应 | 第43-46页 |
·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43页 |
·地震波的选取 | 第43-46页 |
·结构的地震模态分析 | 第46-47页 |
·结构在7度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 | 第47-57页 |
·结构考察的部位及内容 | 第47-48页 |
·7度区结构的整体时程分析 | 第48-57页 |
·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反应 | 第57-60页 |
·带填充墙异形柱结构加入暗柱后的抗震性能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带暗柱异形柱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63-77页 |
·概述 | 第63页 |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主要步骤 | 第63-66页 |
·基底剪力-位移曲线的计算 | 第63页 |
·能力谱的建立 | 第63-64页 |
·需求谱的转换 | 第64-65页 |
·性能点的确定 | 第65-66页 |
·静力弹塑形的计算步骤 | 第66-69页 |
·建立结构模型 | 第66页 |
·塑形铰的定义 | 第66-67页 |
·塑性铰的力-位移曲线 | 第67页 |
·纤维模型 | 第67页 |
·侧向荷载的确定 | 第67-69页 |
·push-over工况的确定 | 第69页 |
·分析控制 | 第69页 |
·PUSH-OVER分析 | 第69-70页 |
·普通矩形柱与异形柱的对比 | 第70-73页 |
·框架柱P-M曲线对比 | 第70-71页 |
·框架梁柱截面的弯矩-曲率曲线对比 | 第71-72页 |
·框架破坏形态的对比 | 第72页 |
·框架骨架曲线对比 | 第72-73页 |
·框架梁柱截面的纤维应变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7页 |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