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史论文--专史论文--园林建筑史论文

陈继儒的造园活动与造园思想探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3页
   ·研究对象与意义第14-15页
     ·研究对象第14页
     ·研究意义第14-15页
   ·研究现状第15-18页
     ·关于明代松江园林的研究第15-16页
     ·关于陈继儒的研究第16-18页
   ·相关概念第18-20页
     ·松江与云间第18-19页
     ·九峰与佘山第19-20页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0-23页
     ·研究方法第20-21页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二章 陈继儒的造园活动第23-35页
   ·陈继儒的生平第23-24页
     ·陈继儒生活的时代背景第23页
     ·陈继儒生平简介第23-24页
   ·陈继儒的造园活动第24-32页
     ·小昆山“乞花场”第25-27页
     ·钟贾山别室第27页
     ·小昆山读书台第27-29页
     ·天马山草堂第29-31页
     ·辰山秀林山居第31页
     ·东佘山居第31页
     ·凤凰山来仪堂第31-32页
   ·陈继儒造园的基本模式第32页
   ·本章小结第32-35页
第三章 东佘山居的形成及其园林特征第35-58页
   ·东佘山居的形成第35-40页
     ·东佘山居的形成过程第35-37页
     ·东佘山居的成因第37-40页
   ·东佘山居的园林特征分析第40-56页
     ·选址第40-41页
     ·布局第41-46页
     ·建筑第46-50页
     ·植物第50-52页
     ·山石第52-53页
     ·水体第53页
     ·动物第53-54页
     ·陈设第54页
     ·空间构成第54-55页
     ·造园手法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陈继儒的造园思想及其对后世园林的影响第58-77页
   ·陈继儒的造园思想第58-68页
     ·园林选址:“乡居”观念与“山居”观念第58-62页
     ·园林功能:“园权在我”与“结茅为人”第62-66页
     ·园基处理:“因地制宜”与“挟地后胜”第66-68页
   ·陈继儒的身份与园林第68页
   ·陈继儒对于后世园林的影响第68-76页
     ·陈继儒对于明末园林的影响第68-71页
     ·陈继儒对于清代园林的影响第71-73页
     ·陈继儒对于当今园林的意义第73-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结论第77-78页
   ·主要创新点第78页
   ·不足与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致谢第82-8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社区道路交往空间研究
下一篇:郊野公园游憩评价研究--以上海顾村公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