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多金属氧簇超分子复合物:手性诱导以及不对称催化

提要第1-5页
摘要第5-9页
Abstract第9-17页
第一章 多金属氧簇手性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第17-45页
 第一节 手性简述第17-22页
  §1.1.1 手性基本概念第17-19页
  §1.1.2 诱导圆二色性第19-20页
  §1.1.3 手性开关第20页
  §1.1.4 不对称催化硫醚氧化第20-22页
 第二节 多金属氧簇简述第22-25页
  §1.2.1 多金属氧簇的结构第22-23页
  §1.2.2 多金属氧簇的光学特性第23-24页
  §1.2.3 多金属氧簇的催化特性第24-25页
 第三节 手性多金属氧簇结构第25-32页
  §1.3.1 手性多金属氧簇结构合成第25-29页
  §1.3.2 手性多金属氧簇应用研究进展第29-32页
  §1.3.3 多金属氧簇手性化的挑战第32页
 第四节 手性有机阳离子静电包覆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第32-38页
  §1.4.1 有机阳离子静电包覆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研究进展第33-35页
  §1.4.2 手性有机阳离子静电包覆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研究进展第35-37页
  §1.4.3 手性有机阳离子静电包覆多金属氧簇复合物功能化第37-38页
 第五节 论文选题思路第38-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第二章 多金属氧簇复合物诱导圆二色性第45-75页
 第一节 多金属氧簇手性复合物制备第46-57页
  §2.1.1 实验药品第46-47页
  §2.1.2 表征仪器及方法第47页
  §2.1.3 多金属氧簇合成第47-48页
  §2.1.4 手性有机阳离子合成第48-50页
  §2.1.5 复合物制备以及表征第50-57页
 第二节 多金属氧簇不同吸收带的诱导圆二色性第57-67页
  §2.2.1 手性多钨/钼氧簇复合物第58-62页
  §2.2.2 含有 d-d 跃迁吸收带的手性复合物第62-64页
  §2.2.3 含有 IVCT 跃迁吸收带的手性复合物第64-67页
 第三节 不同手性有机阳离子的诱导作用第67-69页
  §2.3.1 含有单手性中心的有机阳离子第67-68页
  §2.3.2 含有不同间隔基的手性有机阳离子第68-69页
 第四节 LMCT 区域手性调控第69-72页
  §2.4.1 离子替换第69-70页
  §2.4.2 光控调节第70-72页
 第五节 小结第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第三章 多金属氧簇复合物手性开关第75-97页
 第一节 手性多金属氧簇复合物制备第77-81页
  §3.1.1 实验药品第77页
  §3.1.2 表征仪器及方法第77-78页
  §3.1.3 复合物制备第78-79页
  §3.1.4 复合物结构表征第79-81页
 第二节 多金属氧簇复合物诱导圆二色性第81-83页
  §3.2.1 溶剂的影响第81-83页
  §3.2.2 温度以及无机盐的影响第83页
 第三节 多金属氧簇复合物光控手性开关第83-92页
  §3.3.1 光控手性开关第84-86页
  §3.3.2 手性变色机理第86-92页
 第四节 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手性开关第92-93页
 第五节 小结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7页
第四章 多金属氧簇手性复合物超分子聚集体不对称催化第97-123页
 第一节 手性复合物制备以及反应测试方法第99-102页
  §4.1.1 实验药品第99页
  §4.1.2 表征仪器第99-100页
  §4.1.3 多金属氧簇手性复合物制备第100-101页
  §4.1.4 不对称催化反应测试方法第101-102页
 第二节 多金属氧簇手性复合物聚集行为第102-111页
  §4.2.1 手性复合物结构第103-106页
  §4.2.2 复合物聚集结构第106-111页
 第三节 复合物聚集体的不对称催化研究第111-118页
  §4.3.1 苯甲硫醚不对称催化反应活性第111-114页
  §4.3.2 其他硫醚类底物的不对称催化反应活性第114-116页
  §4.3.3 不对称催化剂的回收利用第116-118页
 第四节 不对称催化过程的动力学研究第118-120页
 第五节 小结第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23-127页
作者简历第12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27-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氢键与静电超分子组装:从层状有序和螺旋结构到性质调控
下一篇:环糊精等添加物对几个中性热敏均聚物浊点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