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8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五、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一、基本概念界定和相关概述 | 第18-27页 |
(一)“四化”的内涵 | 第18-23页 |
1、工业化的概念 | 第18-19页 |
2、信息化的概念 | 第19-20页 |
3、城镇化的概念 | 第20-21页 |
4、农业现代化的概念 | 第21-22页 |
5、“四化同步”的发展进程及理念把握 | 第22-23页 |
(二)传统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差异 | 第23-25页 |
1、目标指向的差异性 | 第24页 |
2、内容的差异 | 第24页 |
3、发展动力的差异 | 第24页 |
4、路径选择的差异 | 第24-25页 |
(三)“四化同步”背景下,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意义 | 第25-27页 |
1、新型城镇化是推动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第25页 |
2、新型城镇化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 第25-26页 |
3、新型城镇化是化解“三农”难题的有效手段 | 第26-27页 |
二、新型城镇化与其他三化的关系 | 第27-32页 |
(一) 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 第27-28页 |
1、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 | 第27页 |
2、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前进 | 第27-28页 |
3、工业化和城镇化要实现良性互动 | 第28页 |
(二) 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 第28-29页 |
1、城镇化是培育信息化成长的载体 | 第28-29页 |
2、信息化助力城镇化发展创建智慧城市 | 第29页 |
3、实现信息化和城镇化深层融合 | 第29页 |
(三)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 第29-32页 |
1、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 第30页 |
2、新型城镇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前进 | 第30-31页 |
3、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前进 | 第31-32页 |
三、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 第32-42页 |
(一)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32-33页 |
1、城镇化发展理念的转变 | 第32页 |
2、城镇化规模的扩大 | 第32-33页 |
3、城镇化建设成效明显 | 第33页 |
(二)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原因分析 | 第33-42页 |
1、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8页 |
2、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2页 |
四、“四化同步”背景下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 第42-51页 |
(一) 坚持以人为本,有序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第42-44页 |
1、促进满足城镇落户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员落户城镇 | 第42-43页 |
2、促进农业转移人员平等地享受城镇基础公共服务 | 第43-44页 |
3、完善促进农村转移人员市民化的机制和制度 | 第44页 |
(二) 优化城镇化布局,提高土地使用率 | 第44-46页 |
1、提高城镇规划水准,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 第44-45页 |
2、东部和中西部城市群要协同发展 | 第45页 |
3、推动大城市群与中小城镇区域的协同发展,建立健全城市群发展协同机制 | 第45-46页 |
(三)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防治“城市病” | 第46-48页 |
1、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组建,提高城镇的公共服务水准 | 第47页 |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47-48页 |
3、创新推动新型城市发展,建设现代宜居城镇 | 第48页 |
(四)推动城镇化相关机制改革,形成利于其实施的制度环境 | 第48-51页 |
1、人口管理制度的推进和改革 | 第49页 |
2、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 第49-50页 |
3、健全城镇住房制度 | 第50-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