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综述 | 第12-20页 |
|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病理生理特点 | 第12-13页 |
| ·心功能的评价 | 第13-16页 |
| ·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 | 第13页 |
| ·6分钟步行实验(6-minute walk text,6MWT) | 第13-14页 |
| ·超声 | 第14-15页 |
| ·心血管核磁共振成像 | 第15-16页 |
| ·血浆脑钠肽水平 | 第16页 |
| ·右心导管术 | 第16页 |
| ·介入治疗进展 | 第16-18页 |
| ·介入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材料及方法 | 第20-22页 |
| ·病例资料 | 第20页 |
| ·术前准备 | 第20页 |
| ·介入治疗方法 | 第20-21页 |
| ·麻醉方法 | 第20页 |
| ·手术过程 | 第20-21页 |
| ·数据收集 | 第21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21-22页 |
| 第四章 结果 | 第22-29页 |
| ·参与研究的患者人口统计 | 第22页 |
| ·介入封堵前后纽约心功能分级及 6MWT 变化 | 第22页 |
| ·封堵前后ECG改变 | 第22-24页 |
| ·封堵前后心电图表现 | 第22-23页 |
| ·介入封堵前后ECG计量指标比较(x ± s) | 第23-24页 |
| ·超声观察心脏变化 | 第24-25页 |
| ·术中右心导管测肺动脉压力 | 第25-26页 |
| ·术中肺动脉收缩压的变化 | 第25页 |
| ·影响肺动脉高压的因素 | 第25页 |
| ·影响封堵后肺动脉压力瞬时变化率的因素 | 第25-26页 |
| ·术后 6 个月心脏形态恢复与未恢复正常两组患者间的比较 | 第26-29页 |
|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的比较 | 第26-27页 |
| ·两组患者术前心电、心脏彩超的比较 | 第27-29页 |
| 第五章 讨论 | 第29-36页 |
| ·ASD 患者封堵后电生理的重塑 | 第29-31页 |
| ·ASD患者封堵前后心脏超声的改变 | 第31-33页 |
| ·ASD患者封堵前后肺动脉压力的变化 | 第33-35页 |
| ·影响ASD封堵治疗效果的因素 | 第35-3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