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海损案件中承运人过失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共同海损概念的界定 | 第11-14页 |
·共同海损用词的发展 | 第11-12页 |
·共同海损的内涵 | 第12-14页 |
第2章 判定事故性质阶段考量承运人过失之分析 | 第14-21页 |
·定性阶段考量危险之归因 | 第14-15页 |
·共同海损的构成 | 第15-19页 |
·历史视角下 | 第15-19页 |
·海上保险视角下 | 第19页 |
·小结 | 第19-21页 |
第3章 共同海损理算阶段考量承运人过失之分析 | 第21-26页 |
·有不可免责过失不理算 | 第21-22页 |
·《1975年北京理算规则》的背景 | 第21页 |
·《1975年北京理算规则》的规定 | 第21-22页 |
·有不可免责过失不理算模式之评析 | 第22-25页 |
·理论缺陷 | 第22-23页 |
·共同海损理算工作的实质 | 第23-24页 |
·共同海损分摊权实现的前提 | 第24页 |
·与海上保险制度衔接的需要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共同海损分摊阶段考量承运人过失之分析 | 第26-54页 |
·矛与盾之争 | 第26-31页 |
·先分摊后追偿之评析 | 第26-30页 |
·分摊需考量过失之评析 | 第30-31页 |
·共同海损分摊权的属性 | 第31-41页 |
·共同海损分摊权性质的争论及评析 | 第31-38页 |
·共同海损分摊权—债权请求权 | 第38-41页 |
·共同海损分摊机制的实质 | 第41-43页 |
·产生于海上货物运输制度 | 第41-42页 |
·以确定责任承担为核心 | 第42-43页 |
·典型司法实践 | 第43-52页 |
·美国新杰森条款 | 第44-50页 |
·英联邦的实践 | 第50-51页 |
·德国的严格做法 | 第51页 |
·中国之惯常做法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对我国海商法相关问题的探讨和建议 | 第54-60页 |
·有关“共同海损”的界定 | 第54-56页 |
·用词差异 | 第54-55页 |
·逻辑错误 | 第55-56页 |
·修改建议 | 第56页 |
·与承运人最低义务规定的衔接 | 第56-58页 |
·《海商法》的规定 | 第56-57页 |
·修改建议 | 第57-58页 |
·北京理算规则的实践问题 | 第58-60页 |
·执行之困 | 第58-59页 |
·修改建议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