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案由、案情、本案焦点 | 第13-14页 |
(一) 案由 | 第13页 |
(二) 案情 | 第13-14页 |
(三) 争议焦点 | 第14页 |
二、本案的争议与分歧点 | 第14-17页 |
(一) “挂靠承包”合同的性质与效力 | 第14-15页 |
(二) 受害人与谁发生雇佣关系或劳动关系 | 第15-16页 |
(三) 由《侵权责任法》实施引发的法律适用问题 | 第16页 |
(四) 受害人可否同时获得工伤保险给付和侵权损害赔偿 | 第16-17页 |
三、对本案的分析与结论 | 第17-34页 |
(一) 关于“挂靠承包”合同的性质与效力 | 第17-22页 |
1. 对于“挂靠承包”合同的法律分析 | 第17页 |
2. 关于“挂靠承包”合同的分析 | 第17-19页 |
3. 本文观点 | 第19-22页 |
(二) 关于受害人与谁发生雇佣关系或劳动关系的分析 | 第22-24页 |
1. 关于建筑业用工的法律分析 | 第22页 |
2. 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法理分析 | 第22-24页 |
3. 本文观点 | 第24页 |
(三) 关于《侵权责任法》实施引起的法律适用问题的分析 | 第24-28页 |
1. 对《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六条的理解 | 第25-26页 |
2. 《侵权责任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 第26-28页 |
3. 《侵权责任法》实施后本案的法律适用 | 第28页 |
(四) 关于受害人可否同时获得工伤保险给付和侵权损害赔偿的分析 | 第28-32页 |
1. 关于工伤保险给付的法律分析 | 第28-29页 |
2. 关于工伤保险的法理分析 | 第29-32页 |
3 关于本案的处理 | 第32页 |
(五)关于建筑业因工致损农民工的救济途径的立法建议 | 第32-34页 |
1. 明确建筑业农民工与施工企业的劳动关系 | 第33页 |
2. 建筑业农民工的工伤保险费率科学化 | 第33页 |
3. 明确工伤事故之救济的补充模式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