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论 | 第10-13页 |
第一章 反收购中董事信义义务规制的价值分析 | 第13-19页 |
第一节 目标公司董事习惯性拒绝“外人”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中小股东地位的弱化 | 第15-16页 |
一、 中小股东弱势地位产生的原因 | 第15-16页 |
二、 反收购中中小股东的弱势地位 | 第16页 |
第三节 股东监督权的缺失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独立董事的“逢收购必反”倾向 | 第17-19页 |
一、 独立董事及其信义义务 | 第17-18页 |
二、 独立董事“逢收购必反”的社会心理学解说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反收购中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的法律规制之立法比较 | 第19-32页 |
第一节 美国法下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规制 | 第19-25页 |
一、 反收购决策权配置模式——董事会决策模式 | 第19-20页 |
二、 经营判断规则 | 第20-21页 |
三、 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之司法审查原则 | 第21-25页 |
第二节 英国法下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规制 | 第25-29页 |
一、 反收购决策权配置模式——股东大会决策模式 | 第25-26页 |
二、 董事信义义务规制核心——忠实义务 | 第26-28页 |
三、 注意义务的问责标准——重大过失标准 | 第28-29页 |
第三节 英美立法之比较分析 | 第29-32页 |
一、 美国模式与英国模式的异同 | 第29-30页 |
二、 美国模式与英国模式差异之成因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我国反收购中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规制之现状 | 第32-38页 |
第一节 反收购决策权之归属 | 第32-34页 |
一、 善意收购中的反收购决策权 | 第32-33页 |
二、 敌意收购的反收购决策权 | 第33-34页 |
第二节 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之相关立法 | 第34-38页 |
一、 《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 第34-37页 |
三、 对相关立法的反思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我国反收购中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制度之构建 | 第38-50页 |
第一节 目标公司董事注意义务之完善 | 第39-41页 |
一、 注意义务在反收购中之体现 | 第39-40页 |
二、 目标公司董事注意义务之立法建议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反收购中目标公司董事忠实义务之完善 | 第41-43页 |
一、 忠实义务在反收购中之体现 | 第41-42页 |
二、 目标公司董事忠实义务之立法建议 | 第42-43页 |
第三节 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之规制 | 第43-50页 |
一、 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之内部规制 | 第43-47页 |
二、 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之责任追究机制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