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1 前言 | 第14-30页 |
·马铃薯简介 | 第14-27页 |
·马铃薯生产概况 | 第14-16页 |
·世界马铃薯生产概况 | 第14页 |
·中国马铃薯生产概况 | 第14-15页 |
·内蒙古河套灌区马铃薯生产概况与存在问题 | 第15-16页 |
·氮肥管理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 第16-20页 |
·氮肥施用量 | 第16-19页 |
·氮肥施用量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 第16-18页 |
·马铃薯生产中氮肥施用量对环境的影响 | 第18-19页 |
·氮肥施用时间 | 第19页 |
·正确的氮肥品种及施用部位 | 第19页 |
·平衡施肥 | 第19-20页 |
·硝酸盐污染的危害 | 第20页 |
·农田土壤硝酸盐淋洗的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人为因素 | 第20-21页 |
·自然因素 | 第21-22页 |
·农田土壤硝态氮淋洗的阻控对策 | 第22-26页 |
·氮肥管理 | 第22-23页 |
·水分管理 | 第23-24页 |
·选择适宜的填闲作物及合理轮作 | 第24-25页 |
·氮高效作物品种的培育 | 第25-26页 |
·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政策控制氮肥的使用 | 第26页 |
·复种对粮食安全的意义 | 第26-27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研究假设与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2 内蒙古河套灌区马铃薯氮肥施用调查与双季节栽培复种其他作物选择 | 第30-41页 |
·内蒙古河套灌区马铃薯生产氮肥施用情况调查 | 第30-31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0页 |
·不同种植体系产量与经济效益分析 | 第34页 |
·不同种植体系土壤硝态氮残留分析 | 第34-36页 |
·不同复种作物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比较 | 第36-37页 |
·不同种植体系氮素累积量与氮肥回收率分析 | 第37-38页 |
·不同种植体系光能利用率分析 | 第38-39页 |
·不同种植体系土地利用率分析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3 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对马铃薯生长及体系资源利用的影响 | 第41-55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52页 |
·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对马铃薯产量与商品薯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对马铃薯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44-46页 |
·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对马铃薯各器官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 第46-48页 |
·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对马铃薯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48-49页 |
·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对不同种植体系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 第49-51页 |
·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对不同种植体系氮肥回收率的影响 | 第51页 |
·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对不同种植体系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对马铃薯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 第52页 |
·小结 | 第52-55页 |
4 不同熟期马铃薯对覆膜的反应 | 第55-66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结果分析 | 第57-64页 |
·覆膜对不同种植体系地温的影响 | 第57-60页 |
·覆膜对不同熟期马铃薯苗期、淀粉积累期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 第60页 |
·覆膜对不同熟期马铃薯主要生育进程的影响 | 第60-61页 |
·覆膜对不同熟期马铃薯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 第61-62页 |
·覆膜对不同熟期马铃薯商品薯率的影响 | 第62页 |
·覆膜对不同品种马铃薯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覆膜对不同品种马铃薯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 第63页 |
·覆膜对不同熟期马铃薯养分偏生产力的影响 | 第63-64页 |
·覆膜对不同熟期马铃薯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 第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5 后茬不同处理对作物生长及双季栽培体系资源利用的影响 | 第66-83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6-69页 |
·复种大白菜结果分析 | 第69-75页 |
·氮肥施用量对大白菜产量和双季栽培体系净收益的影响 | 第69页 |
·氮肥施用量对大白菜不同时期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 第69-70页 |
·氮肥施用量对大白菜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70-71页 |
·大白菜茬口氮肥施用量对双季栽培体系吸氮量和氮肥回收率的影响 | 第71-72页 |
·氮肥施用量对大白菜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第72-73页 |
·氮肥施用量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 第73页 |
·氮肥施用量对种植体系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 第73-74页 |
·氮肥施用量对大白菜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 第74-75页 |
·复种大白菜小结 | 第75-76页 |
·复种高丹草结果分析 | 第76-81页 |
·不同种植密度对高丹草产量的影响 | 第76页 |
·不同种植密度对高丹草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 第76-77页 |
·不同种植密度对高丹草不同时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77-78页 |
·高丹草不同种植密度对双季节栽培体系吸氮量和氮肥回收率的影响 | 第78-79页 |
·高丹草不同种植密度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 第79-80页 |
·高丹草不同种植密度对种植体系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 第80页 |
·高丹草不同种植密度对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 第80-81页 |
·复种高丹草小结 | 第81-83页 |
6 早熟马铃薯覆膜栽培养分吸收、累积、分配规律及晚熟马铃薯氮肥初效 | 第83-96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83-85页 |
·早熟马铃薯F覆膜栽培养分吸收、累积、分配规律试验结果分析 | 第85-93页 |
·早熟马铃薯F覆膜栽培氮素吸收、累积、分配规律 | 第85-88页 |
·马铃薯F各器官氮素浓度的变化 | 第85页 |
·马铃薯F各器官氮素累积量的变化 | 第85-86页 |
·马铃薯F各器官氮素吸收速率的变化 | 第86-87页 |
·马铃薯F各器官氮素分配比例的变化 | 第87-88页 |
·早熟马铃薯F覆膜栽培磷素吸收、累积、分配规律 | 第88-90页 |
·马铃薯F各器官磷素(P_2O_5)浓度的变化 | 第88页 |
·马铃薯F各器官磷素(P_2O_5)累积量的变化 | 第88-89页 |
·马铃薯F各器官磷素(P_2O_5)吸收速率的变化 | 第89页 |
·马铃薯F各器官磷素(P_2O_5)分配比例的变化 | 第89-90页 |
·早熟马铃薯F覆膜栽培钾素吸收、累积、分配规律 | 第90-92页 |
·马铃薯F各器官钾素(K_2O)浓度的变化 | 第90-91页 |
·马铃薯F各器官钾素(K_2O)累积量的变化 | 第91页 |
·马铃薯F各器官钾素(K_2O)吸收速率的变化 | 第91-92页 |
·马铃薯F各器官钾素(K_2O)分配比例的变化 | 第92页 |
·生产1000kg F马铃薯块茎植株需N、P_2O_5、K_2O量 | 第92-93页 |
·晚熟马铃薯K氮肥初效结果分析 | 第93-94页 |
·不同氮肥用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 第93页 |
·不同氮肥用量下马铃薯氮肥利用率 | 第93-94页 |
·小结 | 第94-96页 |
·早熟马铃薯F覆膜栽培养分吸收、累积、分配规律试验小结 | 第94-95页 |
·晚熟马铃薯K氮肥初效小结 | 第95-96页 |
7 讨论与结论 | 第96-102页 |
·讨论 | 第96-99页 |
·氮肥施用量及基追比例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 第96-97页 |
·双季节栽培体系中复种作物的选择 | 第97-98页 |
·不同马铃薯品种对覆膜的反应 | 第98页 |
·后茬不同处理对作物生长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 第98-99页 |
·结论 | 第99-102页 |
·内蒙古河套灌区马铃薯氮肥施用调查与双季节栽培复种其他作物选择 | 第99-100页 |
·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对马铃薯生长及体系资源利用的影响 | 第100页 |
·不同熟期马铃薯对覆膜的反应 | 第100页 |
·后茬不同处理对双季节栽培体系资源利用及环境的影响 | 第100页 |
·早熟马铃薯覆膜栽培养分吸收、累积、分配规律及晚熟马铃薯氮肥初效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6页 |
作者简介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