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德赓与中国史学史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 柴德赓生平与学术成果 | 第11-22页 |
(一) 柴德赓生平及学术年表 | 第11-14页 |
1.生平介绍 | 第11页 |
2.学术年表 | 第11-14页 |
(二) 学术交往 | 第14-18页 |
1.柴德赓与陈垣 | 第14-16页 |
2.柴德赓与刘乃和 | 第16-17页 |
3.柴德赓与许大龄 | 第17-18页 |
(三) 学术成果 | 第18-22页 |
1.《史学丛考》介绍 | 第18-19页 |
2.《史籍举要》介绍 | 第19-20页 |
3.《资治通鉴介绍》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二、 柴德赓论中国史学 | 第22-32页 |
(一) 论中国史学传统 | 第22-25页 |
1.经世致用的史学传统 | 第22-23页 |
2.实事求是的史学传统 | 第23-25页 |
(二) 论中国史家史学思想 | 第25-29页 |
1.司马光的史学思想 | 第25-26页 |
2.章学诚的史学思想 | 第26-27页 |
3.陈垣的史学思想 | 第27-29页 |
(三) 论中国史书的特点 | 第29-32页 |
1.史书体裁之丰富 | 第29-30页 |
2.史书的史料来源 | 第30-32页 |
三、 柴德赓研究中国史学史特点及局限 | 第32-38页 |
(一) 研究特点 | 第32-36页 |
1.注重史学史与学术史、历史感与现实感的联系 | 第32-33页 |
2.注重研究史家的史学思想 | 第33-34页 |
3.注重对史家的比较研究 | 第34-36页 |
(二) 研究局限及主要领域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