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的新意 | 第14-15页 |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村民自治的关系 | 第15-23页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 | 第15-17页 |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 第17-19页 |
·“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 | 第17页 |
·“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 | 第17-18页 |
·“乡风文明”——农村文化和人力资源提升的标志 | 第18页 |
·“村容整洁”——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结果 | 第18页 |
·“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和难题 | 第18-19页 |
·村民自治的内涵 | 第19-20页 |
·新农村建设与村民自治的关系 | 第20-23页 |
·村民自治是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 | 第20-22页 |
·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极大促进了村民自治 | 第22-23页 |
3. 村民自治的现状分析 | 第23-27页 |
·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村民自治的创始阶段 | 第23页 |
·村民自治的发展阶段 | 第23页 |
·村民自治的完善阶段 | 第23-24页 |
·我国村民自治取得的成绩 | 第24-27页 |
·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使我国村民自治有了制度上的支撑 | 第24页 |
·“四个民主”能够落实到实处 | 第24-25页 |
·提高了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村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有了很大程度提高 | 第25页 |
·村民自治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农村民主经济发展、政治建设和社会和谐 | 第25-27页 |
4. 国内和国外村民自治先进经验 | 第27-35页 |
·国外先进经验 | 第27-29页 |
·印度村民自治的先进模式 | 第27-28页 |
·美国乡镇自治的先进模式 | 第28-29页 |
·国内村民自治成功案例分析 | 第29-35页 |
·太平村概况 | 第29页 |
·太平村的村民自治 | 第29-32页 |
·太平村村民自治的经验与启示 | 第32-35页 |
5.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35-43页 |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村两委的在村民自治中的冲突 | 第35-36页 |
·宗族势力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 第36-37页 |
·贿选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 第37-38页 |
·村民的参与程度和热度不高 | 第38页 |
·原因分析 | 第38-43页 |
·村两委冲突的原因 | 第38-40页 |
·家族势力的兴起的原因 | 第40页 |
·贿选的原因 | 第40-41页 |
·民主的参与程度和热度 | 第41-43页 |
6.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的路径选择 | 第43-49页 |
·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 | 第44-45页 |
·明晰村级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法律定位 | 第45-46页 |
·加强法律建设,规范民主选举 | 第46-47页 |
·加大宣传教育,培养村民法律民主意识 | 第47页 |
·加强党的建设 | 第47-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阶段发表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