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1页 |
1 水稻的光温生态特性 | 第11-13页 |
·水稻生育期与抽穗期的概念 | 第11页 |
·水稻的感光性 | 第11-12页 |
·水稻的感温性 | 第12页 |
·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 第12-13页 |
2 水稻抽穗期的遗传研究 | 第13-14页 |
·水稻抽穗期的遗传表现 | 第13-14页 |
·杂交稻抽穗期的遗传表现 | 第14页 |
3 水稻抽穗期基因的研究 | 第14-17页 |
·感光性基因的发掘与定位 | 第14-16页 |
·基本营养生长性基因的发掘 | 第16页 |
·水稻抽穗期的其它修饰基因及抽穗期基因的互作 | 第16-17页 |
4 水稻抽穗期相关QTL的研究 | 第17-21页 |
·水稻抽穗期QTL定位 | 第17-19页 |
·水稻抽穗期QTL位点之间的互作研究 | 第19-20页 |
·水稻抽穗期QTL位点与已知主基因的等位性关系 | 第20-21页 |
·Hd1与Se-1的等位性 | 第20页 |
·Hd3a与En-Se-1的等位性 | 第20-21页 |
·Hd2与i-Se-1的等位性 | 第21页 |
·Hd4、E_1与Ghd7的等位性 | 第21页 |
·Ehd1与Ef-1的等位性 | 第21页 |
5 水稻抽穗期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第21-27页 |
·水稻抽穗期感光基因Se-5的克隆 | 第22页 |
·Hd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 第22-23页 |
·Hd6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 第23页 |
·Hd3a和RFT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 第23-25页 |
·Ehd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 第25页 |
·OsGI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 第25页 |
·RID1/OsID1/Ehd2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 第25-26页 |
·OsMADS基因家族 | 第26页 |
·Ghd7的克隆及其对水稻抽穗期的影响 | 第26-27页 |
·DTH8的克隆及其对水稻抽穗期的影响 | 第27页 |
6 主栽水稻品种抽穗期主基因的基因型 | 第27-29页 |
·水稻品种抽穗期主基因的基因型测验系 | 第27-28页 |
·水稻品种抽穗期基因型分布 | 第28-29页 |
7 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我国西南地区粳稻品种抽穗期的遗传分析 | 第31-4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2-34页 |
·供试材料 | 第32页 |
·方法 | 第32-34页 |
·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分析 | 第32-33页 |
·感温性分析 | 第33页 |
·抽穗期基因型分析 | 第33-34页 |
·抽穗期调查 | 第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2页 |
·我国西南地区粳稻品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感光性 | 第34-35页 |
·我国西南地区粳稻品种具有感温性 | 第35页 |
·我国西南地区粳稻品种抽穗期与其感光性、基本营养性、感温性的关系 | 第35-36页 |
·我国西南地区粳稻品种抽穗期基因型 | 第36-42页 |
·在E1位点的基因型分析 | 第36-37页 |
·在Se-1位点的基因型分析 | 第37-38页 |
·在Ef-1位点的基因型分析 | 第38页 |
·在Hd2位点的基因型分析 | 第38页 |
·抽穗期近等基因系与我国西南地区粳稻品种衍生的F_2群体的抽穗期表现 | 第38-42页 |
3 讨论 | 第42-45页 |
·我国主栽粳稻品种的“三性” | 第42页 |
·品种抽穗期的基因型分布 | 第42-43页 |
·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与水稻栽培 | 第43-45页 |
第三章 我国太湖流域晚粳品种抽穗期的遗传分析 | 第45-5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6-48页 |
·供试材料 | 第46页 |
·方法 | 第46-48页 |
·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分析 | 第46-47页 |
·感温性分析 | 第47页 |
·抽穗期基因型分析 | 第47页 |
·抽穗期调查方法 | 第47-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太湖流域晚粳水稻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基本营养生长性 | 第48-49页 |
·太湖流域晚粳水稻品种抽穗期基因型分析 | 第49-53页 |
·E_1、E_2、E_3位点的基因型分析 | 第49-51页 |
·Se-1位点的基因型分析 | 第51-52页 |
·Ef-1位点的基因型分析 | 第52页 |
·Hd2位点的基因型分析 | 第52-53页 |
3 讨论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55-57页 |
1 全文结论 | 第55-56页 |
·我国西南地区粳稻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基本营养生长性 | 第55页 |
·我国西南地区粳稻品种的抽穗期基因型 | 第55页 |
·我国太湖流域晚粳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基本营养生长性 | 第55-56页 |
·我国太湖流域晚粳品种的抽穗期基因型 | 第56页 |
2 利用抽穗期基因型信息预测杂交组合的生育期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