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自我对话 | 第10-19页 |
·自我对话的概念 | 第10-12页 |
·自我对话的测量 | 第12-14页 |
·自我对话的发展和发展特点 | 第14-15页 |
·自我对话的功能 | 第15-17页 |
·自我对话的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学业自我概念 | 第19-21页 |
·学业自我概念的定义 | 第19-20页 |
·学业自我概念的结构发展 | 第20页 |
·我国初中生学业自我概念的年级和性别特点 | 第20-21页 |
·自尊 | 第21-22页 |
·自尊的概念 | 第21页 |
·自尊的结构 | 第21-22页 |
·自我对话和自我概念、自尊的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3 问题提出 | 第23-24页 |
·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启示 | 第23-24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4页 |
·理论意义 | 第24页 |
·实践意义 | 第24页 |
4 研究一 BURNETT 自我对话问卷的修订 | 第24-27页 |
·方法 | 第24-25页 |
·被试 | 第24-25页 |
·工具 | 第25页 |
·程序 | 第25页 |
·Burnett 自我对话问卷翻译 | 第25页 |
·修订问卷的测试过程 | 第25页 |
·结果 | 第25-27页 |
·数据录入 | 第25页 |
·项目分析 | 第25-26页 |
·问卷的结构效度检验 | 第26页 |
·问卷的信度检验 | 第26-27页 |
5 研究二 初中生自我对话与学业自我概念和自尊的关系 | 第27-28页 |
·研究假设 | 第27页 |
·方法 | 第27-28页 |
·被试 | 第27页 |
·工具 | 第27-28页 |
·施测程序 | 第28页 |
·统计方法 | 第28页 |
6 结果 | 第28-35页 |
·初中生自我对话的总体情况 | 第28-31页 |
·初中生自我对话的描述统计 | 第28页 |
·不同年级初中男生的积极的自我对话 | 第28-29页 |
·不同年级初中男生的消极的自我对话 | 第29页 |
·不同年级初中女生的积极的自我对话 | 第29页 |
·不同年级初中女生的消极的自我对话 | 第29-30页 |
·初中生积极的自我对话的整体特点 | 第30-31页 |
·初中生消极的自我对话的整体特点 | 第31页 |
·学业自我概念总体情况 | 第31-32页 |
·自尊的总体情况 | 第32-33页 |
·快班和慢班学生的自我对话、学业自我概念和自尊的差异检验 | 第33页 |
·学业自我概念、自尊与自我对话的关系 | 第33-35页 |
·不同水平的学业自我概念和自我对话的关系 | 第33-34页 |
·自尊和自我对话的关系 | 第34-35页 |
·自我对话、自尊和学业自我概念的关系 | 第35页 |
7 分析与讨论 | 第35-39页 |
·关于初中生的自我对话、学业自我概念、自尊的基本状况研究 | 第35-38页 |
·初中生的自我对话 | 第35-37页 |
·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概念 | 第37页 |
·初中生的自尊 | 第37页 |
·快班和慢班学生的自我对话、自尊和学业自我概念 | 第37-38页 |
·自我对话与学业自我概念、自尊的关系 | 第38-39页 |
·自我对话与学业自我概念的关系 | 第38-39页 |
·自我对话与自尊的关系 | 第39页 |
·自我对话、自尊对学业自我概念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39页 |
8 结论 | 第39-41页 |
9 本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9页 |
附录 | 第49-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