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后现代语境下的红色青春偶像剧探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12页
第一章 红色青春偶像剧的文本表现第12-30页
 一、 形象塑造:革命人物的重构第12-17页
  (一) 英雄人物平凡化第12-15页
  (二) 平凡人物谐趣化第15-16页
  (三) 反面人物人性化第16-17页
 二、 修辞策略:大众文化的附和第17-24页
  (一) 表现维度平民化第18-19页
  (二) 革命爱情烂漫化第19-20页
  (三) 生活细节喜剧化第20-23页
  (四) 类型元素多元化第23-24页
 三、 视听手段:平面模式的延宕第24-30页
  (一) 视觉景观的呈现第25-27页
  (二) 游戏思维的渗透第27-28页
  (三) 暴力美学的张扬第28-30页
第二章 红色青春偶像剧的文化符码探析第30-37页
 一、 消费社会的表征第30-33页
  (一) 可集体参与的文化商品第30-31页
  (二) 媚俗的文化现象第31-33页
 二、 新女性主义倾向第33-37页
  (一) 女性主体地位增强第33-35页
  (二) 新女性主义意识崛起第35-37页
第三章 红色青春偶像剧的指涉意义阐释第37-42页
 一、 对后现代语境的趋合第37-39页
  (一) 娱乐与政治的并行不悖第37-38页
  (二) 媒介与观众的双向诱导第38-39页
 二、 对后现代语境的自反第39-42页
  (一) 具有表述的中继站功能第39-40页
  (二) 柔性表达主流意识形态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后记第45-4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儿童业余二胡教学法改革创新研究
下一篇:美、日动画形象中民族风格的差异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