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辽河滩海地区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特征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7页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油气成因研究现状第11-12页
     ·油源对比研究第12页
     ·油气运移研究现状第12-13页
     ·油气成藏研究现状第13-14页
   ·研究区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第16-17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7-24页
   ·辽河滩海工区概况第17-18页
   ·区域构造演化及构造单元划分第18-21页
     ·区域构造演化第18-20页
     ·滩海构造单元划分第20-21页
   ·地层特征第21-22页
   ·石油地质基本条件第22-24页
第三章 烃源岩评价及生烃潜力分析第24-41页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第24-29页
     ·岩石有机碳特征第24-27页
     ·岩石热解生烃潜量特征第27-29页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评价第29-34页
     ·干酪根元素特征第30-31页
     ·岩石热解色谱第31-32页
     ·干酪根显微组分特征第32-34页
   ·有机质成熟度第34-41页
     ·地温分布特征第34页
     ·镜质体反射率Ro(%)第34-38页
     ·烃源岩成熟度平面分布特征第38-41页
第四章 原油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分析第41-64页
   ·原油物理性质和族组成特征第41-46页
     ·原油物理性质第41-45页
     ·原油族组成特征第45-46页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第46-57页
     ·原油饱和烃色质谱特征第46-53页
     ·原油成熟度特征第53-56页
     ·原油碳同位素分析第56-57页
   ·油源对比第57-64页
     ·滩海西部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第57-59页
     ·滩海东部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第59-60页
     ·油源对比结果第60-64页
第五章 油气运移方向及优势通道分析第64-81页
   ·油气运移方向研究第64-69页
     ·成熟度参数运移示踪第65-67页
     ·中性含氮化合物示踪第67-69页
   ·油气充注强度分析及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分析与预测第69-81页
     ·利用地质录井资料追踪油气运移路径的原理和方法第69-70页
     ·不同二级构造带油气显示规律第70-74页
     ·不同二级构造带油气运移有效通道空间系数及运移强度展布特征第74-81页
第六章 输导体系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第81-100页
   ·油气输导系统分析第81-92页
     ·断裂输导通道第81-86页
     ·不整合输导通道第86-88页
     ·优质砂体输导通道第88-90页
     ·油气输导系统类型及分布第90-92页
   ·典型油气成藏模式总结第92-100页
     ·陡坡带成藏模式第92-94页
     ·缓坡带成藏模式第94-96页
     ·洼中隆起带成藏模式第96-97页
     ·潜山披覆构造带成藏模式第97-100页
结论与认识第100-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6页
附录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辽河油田杜84块杜家台沉积相与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下一篇: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新沟嘴组沉积体系分析与有利目标区带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