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2D图像的人脸特征定位和人脸识别

摘要第1-6页
ABSTRACT(英文摘要)第6-10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相关研究内容第12-13页
   ·相关研究历史第13-14页
   ·本文内容安排第14-15页
第二章 人脸特征定位和人脸检测算法第15-31页
   ·人脸特征定位的意义和挑战第15页
   ·人脸特征定位方法综述第15-25页
     ·基于知识的检测方法第16-17页
     ·基于局部特征第17页
     ·基于模板匹配的方法第17-18页
     ·基于外观的方法第18-21页
       ·特征脸(Eigenfaces)第18页
       ·基于概率分布(Probability Distribution)第18页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Naive Bayes)第18-19页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第19页
       ·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第19-21页
     ·主动形状模型(ASM)第21-25页
   ·基于AdaBoost的级联人脸检测第25-29页
   ·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人眼定位方法综述第31-43页
   ·人眼定位精度的重要性第31-32页
   ·基于模板匹配的人眼定位第32-35页
   ·基于投影的人眼定位第35-38页
   ·基于对称变换的人眼定位第38-39页
   ·基于Gabor小波网络(GWN)的人眼定位第39-40页
   ·基于AdaBoost的人眼定位第40-41页
   ·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人眼定位第43-51页
   ·主成分分析(PCA)第43-44页
   ·基于PCA重建的人眼定位第44-45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45-47页
   ·小结第47-51页
第五章 基于样本仿射空间的人脸识别第51-67页
   ·子空间人脸识别第51-59页
     ·特征脸(PCA)第51-52页
     ·Fisher脸(FLDA)第52-55页
     ·独立成分分析(ICA)第55页
     ·非负矩阵分解(NMF)第55-56页
     ·基于核的子空间方法(KPCA,KFDA)第56-59页
   ·基于样本仿射空间的人脸识别第59-67页
     ·基于样本仿射空间的数据降维(SAS)第60-62页
     ·SAS脸人脸识别第62-63页
     ·实验结果第63-66页
     ·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致谢第73-7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第74-77页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方坯连铸过程仿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RAID系统I/O调度模块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