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导论 | 第10-18页 |
一、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大学生自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四)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五) 拟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大学生自杀原因分析 | 第18-29页 |
一、 主体性因素 | 第18-24页 |
(一) 恋爱对大学生的影响 | 第19-20页 |
(二) 认知不协调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心理因素 | 第20-21页 |
(三) 大学生的消极性格特征是大学生自杀的潜在因素 | 第21页 |
(四) 抵抗挫折素质能力差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核心因素 | 第21-23页 |
(五) 人生目标的缺失也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原因 | 第23-24页 |
二、 结构性因素 | 第24-29页 |
(一) 家庭因素的影响 | 第24-25页 |
(二) 学校教育的影响 | 第25-27页 |
(三)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大学生自杀现象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 第29-34页 |
一、 主导教育与多样化教育辩证统一 | 第29-30页 |
二、 灵活灌输与多样渗透相结合 | 第30-31页 |
三、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 第31-32页 |
四、 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第32页 |
五、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彰显学生个性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第34-40页 |
一、 理想信念教育 | 第34页 |
二、 “三观”教育 | 第34-35页 |
三、 心理健康教育 | 第35-36页 |
四、 生命教育 | 第36-37页 |
五、 感恩教育 | 第37-38页 |
六、 成才教育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 第40-50页 |
一、 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方法 | 第40-45页 |
(一) 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 第40-41页 |
(二) 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第41页 |
(三) 人文关怀渗透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 第41-42页 |
(四) 建立规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系统 | 第42-43页 |
(五) 充分利用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 | 第43页 |
(六) 开辟生命教育网络新阵地 | 第43-44页 |
(七) 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 第44-45页 |
二、 构造预防大学生自杀之成长环境 | 第45-50页 |
(一) 构建和谐家庭 | 第45-46页 |
(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第46-47页 |
(三) 建设社会和谐环境 | 第47-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 A: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