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7页 |
| ·产业集群理论 | 第16-20页 |
| ·产业集群的概念 | 第16-17页 |
| ·产业集群的类型 | 第17-19页 |
| ·产业集群的特征 | 第19-20页 |
| ·装备制造业集群理论 | 第20-22页 |
| ·装备制造业的内涵 | 第20-21页 |
| ·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内涵与特征 | 第21-22页 |
| ·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 | 第22-26页 |
|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义 | 第22-23页 |
|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 | 第23-24页 |
|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 | 第24-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装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模型 | 第27-36页 |
| ·钻石模型 | 第27-29页 |
| ·波特“钻石模型” | 第27-28页 |
| ·改良的钻石模型 | 第28-29页 |
| ·GEM模型 | 第29-32页 |
| ·GEM模型概述 | 第29-31页 |
| ·GEM模型的量化 | 第31-32页 |
| ·钻石模型与GEM模型的比较 | 第32-33页 |
| ·二者的相似之处 | 第32-33页 |
| ·二者的不同之处 | 第33页 |
| ·装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研究模型的选择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装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36-48页 |
| ·装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及说明 | 第36-37页 |
|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6页 |
| ·指标体系的构建说明 | 第36-37页 |
| ·装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 第37-40页 |
| ·装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0-45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层次分析法 | 第40-42页 |
| ·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及结果 | 第42-45页 |
| ·评价指标的处理和模型的量化 | 第45-46页 |
|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 第45-46页 |
| ·GEMS模型的量化 | 第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案例研究 | 第48-65页 |
| ·湖南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概述 | 第48-53页 |
| ·湖南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现状 | 第48-51页 |
| ·湖南省装备制造业集群集中度分析 | 第51-53页 |
| ·调查问卷说明 | 第53-54页 |
| ·研究对象描述 | 第53页 |
|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第53-54页 |
| ·研究结果 | 第54-59页 |
| ·指标GEMS值的计算 | 第54-57页 |
| ·指标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 ·对策建议 | 第59-64页 |
| ·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 | 第59-60页 |
| ·增强装备制造业集群配套能力 | 第60-61页 |
|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 第61-62页 |
| ·注重两个市场,走开放发展之路 | 第62-63页 |
|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 附录 | 第72-78页 |
| 附录1:装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研究专家咨询问卷 | 第72-75页 |
| 附录2:湖南省装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研究调查问卷 | 第75-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