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23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9-14页 |
| ·高层建筑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 ·近年我国火灾形式概况 | 第10-11页 |
| ·城镇在役高层公共建筑概述 | 第11-12页 |
| ·城镇在役高层公共建筑火灾特点 | 第12-14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14-16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第16-19页 |
| ·火灾风险管理概况 | 第16-17页 |
| ·高层公共建筑火灾风险管理概况 | 第17-19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19-21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页 |
| ·论文采用的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1页 |
| ·本章小节 | 第21-23页 |
| 2 城镇在役高层公共建筑火灾风险管理基础 | 第23-31页 |
| ·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 第23-25页 |
| ·风险管理 | 第23-24页 |
| ·风险评价方法概述 | 第24-25页 |
| ·建筑火灾燃烧全过程机理 | 第25-28页 |
| ·基于火灾风险源理论的高层公共建筑火灾风险 | 第28-29页 |
| ·城镇在役高层公共建筑火灾风险多级应对模式基本理论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3 城镇在役高层公共建筑火灾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1-55页 |
| ·城镇在役高层公共建筑火灾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原理 | 第31-33页 |
| ·城镇在役高层公共建筑火灾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的特点 | 第31-32页 |
| ·城镇在役高层公共建筑火灾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 第32-33页 |
| ·基于破坏和抵御能力的城镇在役高层公共建筑火灾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 第33-47页 |
| ·指标体系因素分析 | 第33-45页 |
| ·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 第45-47页 |
| ·确定城镇在役高层公共建筑火灾风险管理指标的权重 | 第47-53页 |
| ·指标的量化处理 | 第47-49页 |
|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 第49-50页 |
|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50-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多级应对模式研究 | 第55-61页 |
| ·火灾风险危害性等级划分 | 第55-56页 |
|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56-58页 |
| ·多级应对模式的应用原理 | 第58-59页 |
| ·本章小节 | 第59-61页 |
| 5 实例研究 | 第61-71页 |
| ·该建筑情况简介 | 第61-64页 |
| ·模糊综合计算 | 第64-68页 |
| ·建立指标因素集合 | 第64页 |
| ·确定风险危害性等级 | 第64页 |
| ·模糊信息采样 | 第64-66页 |
| ·破坏能力模糊综合计算 | 第66-67页 |
| ·抵御能力模糊综合计算 | 第67-68页 |
| ·多级应对模式应用 | 第68-70页 |
| ·本章小节 | 第70-71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1页 |
| ·展望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附录: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工作和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