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前言 | 第13页 |
·中华白海豚 | 第13-16页 |
·保护区 | 第16页 |
·厦门保护区 | 第16页 |
·金门 | 第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文献研究 | 第17页 |
·海上调查与GIS分析 | 第17-19页 |
·问卷调查 | 第19页 |
·研究限制 | 第19页 |
2. 理论与法规研究 | 第19-27页 |
·国际组织 | 第19-22页 |
·中国 | 第22-26页 |
·中国大陆 | 第22-25页 |
·中国台湾 | 第25-26页 |
·加拿大 | 第26页 |
·新西兰 | 第26-27页 |
3. 保护区案例 | 第27-43页 |
·美国夏威夷群岛大翅鲸国家级海洋保护区 | 第27-36页 |
·保护区生态背景 | 第27-28页 |
·保护区的建立与规划 | 第28-30页 |
·保护区目标与管理措施 | 第30-36页 |
·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香港沙洲及龙谷洲海岸公园 | 第36-43页 |
·保护区背景 | 第36-37页 |
·保护区管理 | 第37-39页 |
·香港水域的中华白海豚保护 | 第39-43页 |
4. 厦门市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第43-93页 |
·保护背景与现状 | 第43-46页 |
·厦门市海域划分 | 第43-44页 |
·保护区背景 | 第44-46页 |
·中华白海豚历史与现状 | 第46页 |
·管理因素问卷调查 | 第46-57页 |
·问卷设计 | 第46-48页 |
·问卷数据收集 | 第48页 |
·样本结构 | 第48-51页 |
·“专家、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群体的样本结构 | 第48-50页 |
·“校园和街头访问”群体的样本结构 | 第50-51页 |
·数据的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 | 第51-54页 |
·信度检验 | 第51-52页 |
·效度分析 | 第52-54页 |
·数据整体分析 | 第54-57页 |
·管理因素具体评价与分析 | 第57-87页 |
·法律法规的完善与管理计划的制定 | 第57-62页 |
·保护区区域的界定与调整 | 第62-69页 |
·保护区中华白海豚的保护、保护区内活动的限制、保护区内其他动植物的保护以及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修复 | 第69-79页 |
·保护人员培训与设施完善、相关单位的监督执法、保护区内的监测与研究以及意外事故与紧急情况的应对 | 第79-84页 |
·国内外的合作 | 第84-87页 |
·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的评价 | 第87-93页 |
·评价标准的制定 | 第87-88页 |
·厦门市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白海豚保护管理的评价 | 第88-93页 |
附录 本文调查问卷样式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