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机器辅助技术论文

实时协同设计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9页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第16-19页
     ·主要内容第16-17页
     ·组织结构第17-19页
第2章 实时协同设计体系结构第19-28页
   ·实时协同设计体系结构要求第19-21页
   ·实时协同设计的三层架构第21-22页
     ·三层架构原理第21-22页
     ·三层协作模型第22页
   ·实时协同设计的体系结构第22-26页
     ·现有的体系结构第22-24页
     ·原型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第24-26页
   ·原型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协同设计中模型数据同步性研究第28-38页
   ·目前数据交换的方法第28-29页
   ·参数化特征技术第29-31页
   ·基于操作命令映射的实时协同设计第31-37页
     ·消息响应机制和钩子函数第31-32页
     ·异构CAD 间基于操作命令的同步显示原理第32-33页
     ·操作命令的映射机制第33-34页
     ·基于操作命令映射的数据同步第34-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协同设计中的并发控制策略第38-50页
   ·实时协同设计对并发控制的要求第38-40页
   ·传统并发控制方法第40-41页
   ·基于事务优先权的并发控制方法第41-48页
     ·并发控制的网络模型第41-42页
     ·主控站点的选择第42-44页
     ·主控站点的动态调整第44-46页
     ·事务的分类第46页
     ·事务优先权限的分配策略第46-47页
     ·并发控制机制第47-48页
   ·基于事务优先权的并发控制策略的特点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实时协同设计系统的实现第50-71页
   ·系统的开发环境配置第50页
   ·数据模型同步的实现第50-55页
     ·命令截获的实现第50-52页
     ·命令处理器的实现第52-55页
   ·并发控制模块的实现第55-59页
     ·主站点的选择和动态调整第55-57页
     ·并发控制的实现第57-59页
   ·多媒体模块的实现第59-65页
     ·多媒体模块的基本组成第60-61页
     ·多媒体模块的具体实现第61-65页
   ·通信模块的实现第65-68页
     ·SOCKET 技术第65-66页
     ·双缓冲队列技术第66-67页
     ·多线程技术第67-68页
   ·原型系统实例第68-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作者简介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深度图像信息的视觉目标自遮挡检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我国精神病患强制医疗制度的立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