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一、 国外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二、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框架及方法 | 第11-13页 |
一、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一、 研究的创新 | 第13页 |
二、 研究的不足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地铁投融资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5-27页 |
第一节 地铁的概念界定 | 第15页 |
第二节 地铁的主要特征 | 第15-18页 |
一、 自然垄断性 | 第16页 |
二、 准公共物品性 | 第16页 |
三、 正外部性 | 第16-17页 |
四、 经营区域性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地铁投融资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一、 凯恩斯的投资理论 | 第18-19页 |
二、 公共物品投资理论 | 第19-20页 |
三、 城市交通模式选择理论 | 第20-21页 |
第四节 现有的地铁投融资模式 | 第21-25页 |
一、 从投融资主体看:政府投融资、市场投融资 | 第21-22页 |
二、 从经营过程看:PPP 模式、BOT 模式、BT 模式、R+P 模式 | 第22-24页 |
三、 从融资工具看:传统的投融资模式、新兴的投融资模式 | 第24-25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我国地铁投融资现状分析 | 第27-34页 |
第一节 我国地铁投融资发展概况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地铁投融资的特点 | 第28-31页 |
一、 投资成本高 | 第28-29页 |
二、 投资周期长 | 第29-30页 |
三、 运营亏损,投资回收困难 | 第30页 |
四、 以政府投融资为主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我国地铁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一、 投资主体单一 | 第31页 |
二、 融资渠道狭窄 | 第31页 |
三、 建设资金短缺 | 第31页 |
四、 政企权责不清 | 第31-32页 |
五、 投资回收困难 | 第32页 |
第四节 我国地铁投融资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32-33页 |
一、 地铁投融资模式老化 | 第32页 |
二、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 第32-33页 |
三、 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 | 第33页 |
四、 土地财政收益额减少 | 第33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香港地铁投融资模式分析 | 第34-50页 |
第一节 香港“R+P”模式的产生背景和发展现状 | 第34-36页 |
一、 “R+P”模式的产生背景 | 第34-35页 |
二、 “R+P”模式的发展现状 | 第35-36页 |
第二节 香港“R+P”模式的运作机制 | 第36-40页 |
一、 “R+P”模式的收入来源 | 第36-39页 |
二、 “R+P”模式的基本运作流程 | 第39-40页 |
第三节 香港“R+P”模式的盈利原因 | 第40-49页 |
一、 地铁与城市的一体化规划 | 第40-41页 |
二、 独立的融资模式和财务运作 | 第41-43页 |
三、 市场化的运营管理 | 第43-47页 |
四、 地铁商业的成功运作 | 第47-48页 |
五、 完善有效的制度保障 | 第48-49页 |
第四节 香港“R+P”模式的评价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北京地铁投融资模式及与香港模式的对比 | 第50-66页 |
第一节 北京地铁投融资模式与运作机制 | 第50-54页 |
一、 投融资模式 | 第50-52页 |
二、 投融资运作机制 | 第52-54页 |
第二节 北京地铁投融资模式下的运营管理 | 第54-59页 |
一、 公司治理结构 | 第54-55页 |
二、 业务运营管理 | 第55-57页 |
三、 地铁商业物业 | 第57-59页 |
第三节 北京地铁投融资的政策制度保障 | 第59-62页 |
一、 财政支持政策 | 第59-60页 |
二、 税费优惠政策 | 第60-61页 |
三、 制度保障 | 第61页 |
四、 法律法规保障 | 第61-62页 |
第四节 北京、香港地铁投融资模式对比 | 第62-66页 |
一、 投融资结构 | 第62页 |
二、 投融资运作机制 | 第62-63页 |
三、 政府定位 | 第63页 |
四、 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 | 第63-64页 |
五、 地铁商业和物业的开发程度 | 第64页 |
六、 社会经济和政策环境 | 第64-66页 |
第六章 我国地铁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与结论 | 第66-71页 |
第一节 我国地铁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 第66-69页 |
一、 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促进一体化规划,为土地开发利用多元化融资创造条件 | 第66-67页 |
二、 在保证必要的政府投资前提下,扩大市场化融资规模,优化投融资结构 | 第67页 |
三、 完善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降低融资成本 | 第67-68页 |
四、 建立良性投资运营机制,促进地铁公司市场化经营 | 第68-69页 |
五、 明确政府定位,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地铁投融资的监督和政策支持 | 第69页 |
六、 建立健全市政公用事业投融资领域的法律法规,保证有法可依 | 第69页 |
第二节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