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中文文摘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6-4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2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6-2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35页 |
一、 国内外中国跨国公司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二、 国内外自主知识产权研究现状 | 第27-34页 |
三、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粗浅评价 | 第34-35页 |
第三节 研究主题和方法 | 第35-39页 |
一、 研究主题 | 第35-3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37-39页 |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 | 第39-42页 |
一、 创新点 | 第39-40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40-42页 |
第二章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理论分析 | 第42-68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分析 | 第42-54页 |
一、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分析 | 第42-45页 |
二、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分析 | 第45-49页 |
三、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生产力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分析 | 第49-54页 |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分析 | 第54-64页 |
一、 市场寡占理论分析 | 第54-57页 |
二、 价值链理论分析 | 第57-59页 |
三、 竞争力理论分析 | 第59-64页 |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知识经济理论分析 | 第64-68页 |
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知识经济理论概述 | 第64-67页 |
二、 “知识经济理论”对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解释 | 第67-68页 |
第三章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实践动因 | 第68-90页 |
第一节 中国跨国公司产品的市场分析——以部分知名制造业跨国公司为例 | 第68-75页 |
一、 中国制造业跨国公司的行业分布 | 第68-70页 |
二、 中国部分知名制造业跨国公司产品的市场分析 | 第70-75页 |
第二节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实践紧迫性 | 第75-90页 |
一、 全球知识产权发展态势使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刻不容缓 | 第75-81页 |
二、 外国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滥用迫使中国跨国公司加快培育自主知识产权 | 第81-83页 |
三、 实践中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使中国跨国公司获得了重大的市场发展 | 第83-85页 |
四、 推动中国跨国公司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要求 | 第85-90页 |
第四章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第90-124页 |
第一节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90-102页 |
一、 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增长迅速但总量仍小 | 第90-93页 |
二、 自主知识产权质量有所提高但缺乏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 | 第93-97页 |
三、 品牌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但还不是真正的国际知名品牌 | 第97-99页 |
四、 知识产权海外布局步伐加快但布局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 第99-102页 |
第二节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面临的问题 | 第102-111页 |
一、 许多企业核心创新能力不强、知识产权存在“引进依赖” | 第102-104页 |
二、 不少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第104-106页 |
三、 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研发人才比较缺乏 | 第106-109页 |
四、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的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 第109-111页 |
第三节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中遇到的挑战 | 第111-124页 |
一、 企业知识产权创新基础薄弱与创新主体分散化的双重制约 | 第111-113页 |
二、 企业国内知识产权竞争国际化与国际知识产权竞争全球化的双向压力 | 第113-116页 |
三、 企业知识产权海外流失与国外知识产权合围的双重困境 | 第116-120页 |
四、 企业不善运用知识产权规则与知识产权国际话语权缺失的双面夹击 | 第120-124页 |
第五章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124-150页 |
第一节 国外知名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经验——以制造业跨国公司为例 | 第124-137页 |
一、 国外知名制造业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案例 | 第124-134页 |
二、 国外知名制造业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经验启示 | 第134-137页 |
第二节 国外政府支持本国企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经验 | 第137-150页 |
一、 国外政府支持本国企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介绍 | 第137-145页 |
二、 国外政府支持本国企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经验启示 | 第145-150页 |
第六章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重点 | 第150-168页 |
第一节 高新技术领域世界级开创性发明专利 | 第150-157页 |
一、 开创性发明专利的内涵 | 第150-153页 |
二、 中国跨国公司选择高新技术领域世界级开创性发明专利的必要性 | 第153-156页 |
三、 中国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领域创造世界级开创性发明专利的可行性 | 第156-157页 |
第二节 国际知名自主品牌 | 第157-162页 |
一、 国际知名自主品牌及其构成要素 | 第157-159页 |
二、 国际知名自主品牌之于中国跨国公司的重要意义 | 第159-161页 |
三、 中国跨国公司打造国际知名自主品牌的长期性 | 第161-162页 |
第三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专利 | 第162-168页 |
一、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和发展重点 | 第162-164页 |
二、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创造和运用国际专利 | 第164-165页 |
三、 中国跨国公司致力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专利的意义 | 第165-168页 |
第七章 当前进一步推动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对策与建议 | 第168-216页 |
第一节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基本原则 | 第168-173页 |
一、 坚持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并进 | 第168-169页 |
二、 坚持自主专利技术和自主品牌并重 | 第169-171页 |
三、 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并举 | 第171-172页 |
四、 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中公司与政府并力 | 第172-173页 |
第二节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路径选择 | 第173-198页 |
一、 以市场为导向的突破性自主创新 | 第174-180页 |
二、 赶超导向下的模仿创新 | 第180-184页 |
三、 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创新 | 第184-190页 |
四、 基于创新资源的跨国并购 | 第190-193页 |
五、 强化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激励和保护 | 第193-198页 |
第三节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促进措施 | 第198-216页 |
一、 中国跨国公司的企业促进措施 | 第198-206页 |
二、 中国政府的促进措施 | 第206-216页 |
附录 | 第216-2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23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主要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232-234页 |
致谢 | 第234-236页 |
个人简历 | 第236-2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