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继共同正犯探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2 承继共同正犯概述 | 第12-22页 |
·承继共同正犯的概念 | 第12-13页 |
·承继共同正犯的类型 | 第13-15页 |
·根据实行行为的个数评定 | 第14页 |
·根据后行为者加入时前后是否为同一犯罪 | 第14-15页 |
·根据介入的行为方式的不同 | 第15页 |
·承继共同正犯存否之争 | 第15-22页 |
·承继共同正犯存在性的学说 | 第15-17页 |
·我国学者对承继共同犯罪的见解和立场 | 第17-19页 |
·小结 | 第19-22页 |
3 承继共同正犯的成立要件 | 第22-27页 |
·承继共同正犯的构成要件 | 第22-24页 |
·时空要件 | 第22页 |
·主观要件 | 第22-23页 |
·客观要件 | 第23-24页 |
·承继共同正犯的排除情形 | 第24-27页 |
·共谋共同正犯 | 第24页 |
·过失共同正犯 | 第24-25页 |
·片面共同正犯 | 第25-27页 |
4 承继共同正犯的存在范围 | 第27-34页 |
·承继共同正犯存在的一般范围 | 第27-28页 |
·承继共同正犯存在的特定范围 | 第28-34页 |
·继续犯情形下的承继共同正犯 | 第28-29页 |
·结果加重犯情形下的承继共同正犯 | 第29页 |
·结合犯情形下的承继共同正犯 | 第29-31页 |
·牵连犯情形下的承继共同正犯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5 承继共同正犯的责任范围 | 第34-43页 |
·承继共同正犯责任范围的学说 | 第34-37页 |
·肯定说 | 第34-35页 |
·否定说 | 第35-36页 |
·限定的肯定说 | 第36-37页 |
·国内学者的观点 | 第37页 |
·承继共同正犯责任划分原则 | 第37-40页 |
·承继共同正犯责任判断 | 第40-43页 |
·承继共同正犯责任承担的现实形式 | 第40-41页 |
·过剩后果的责任 | 第41-42页 |
·承继共同正犯责任体系的构建 | 第42-43页 |
6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