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区西部北块河流—三角洲储层精细解剖及剩余油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4页 |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储层精细解剖方法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剩余油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主要工作量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17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4页 |
·构造发育简史 | 第14-16页 |
·区域沉积特征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沉积时间单元的精细划分与对比 | 第17-25页 |
·研究区目前的地层划分现状 | 第17页 |
·研究区河流—三角洲相储层沉积时间单元划分 | 第17-18页 |
·小层内厚砂体的劈分问题 | 第18-20页 |
·河流—三角洲沉积的对比方法研究 | 第20-25页 |
·区域封闭性骨架剖面对比 | 第20-21页 |
·标志层对比方法 | 第21-23页 |
·充分利用参照层组合进行对比 | 第23-24页 |
·沉积模式指导对比 | 第24页 |
·构造模式指导对比 | 第24页 |
·切片对比法 | 第24页 |
·旋回—厚度对比方法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重点沉积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精细研究 | 第25-45页 |
·沉积背景及物源分析 | 第25页 |
·研究区沉积相、亚相、微相类型的研究 | 第25-32页 |
·河流相 | 第26-28页 |
·三角洲相 | 第28-32页 |
·研究区测井微相识别与建立 | 第32-36页 |
·曲流河测井微相模式 | 第32-33页 |
·辫状河测井微相模式 | 第33-34页 |
·三角洲相测井微相模式 | 第34-36页 |
·研究区萨葡高油层重点沉积时间单元平面微相研究 | 第36-45页 |
·一类油层重点沉积时间单元平面微相研究 | 第37-39页 |
·二类油层重点沉积时间单元平面微相研究 | 第39-41页 |
·三类油层重点沉积时间单元平面微相研究 | 第41-45页 |
第四章 重点沉积时间单元非均质性研究 | 第45-59页 |
·平面非均质性研究 | 第45-52页 |
·重点时间单元有效砂体平面分布规律 | 第45-48页 |
·重点时间单元渗透率平面分布规律 | 第48-52页 |
·层内非均质性研究 | 第52-57页 |
·单砂体的渗透率韵律 | 第52-53页 |
·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 | 第53-57页 |
·层间非均质性研究 | 第57-59页 |
第五章 重点沉积时间单元剩余油研究 | 第59-68页 |
·研究区重点时间单元水淹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 第59-64页 |
·剩余油类型 | 第64-66页 |
·剩余油分布模式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详细摘要 | 第7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