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国外研究的发展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的发展 | 第14-17页 |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及特色点 | 第18-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本文的特色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机理研究及测度方法 | 第21-32页 |
·科技投入的理论 | 第21页 |
·科技投入的内涵 | 第21页 |
·科技经费投入的组成 | 第21页 |
·科技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 | 第21-25页 |
·科技投入促进技术进步机理 | 第22-23页 |
·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机理 | 第23-25页 |
·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方法 | 第25-32页 |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 第25-26页 |
·索洛余值法 | 第26-27页 |
·动态计量经济方法 | 第27-32页 |
第三章 江苏省经济增长和科技投入现状分析 | 第32-49页 |
·江苏省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 第32-37页 |
·经济总量及增长速度 | 第32-33页 |
·产业结构的变迁 | 第33-35页 |
·经济效益的变迁 | 第35-37页 |
·江苏省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7-40页 |
·江苏省科技投入现状分析 | 第40-44页 |
·科技投入总量及增长情况 | 第40-41页 |
·科技投入来源情况 | 第41-42页 |
·科技投入使用情况 | 第42-44页 |
·江苏省科技投入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4-46页 |
·科技投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6-49页 |
第四章 科技投入对江苏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 第49-57页 |
·数据选取 | 第49-50页 |
·相关性和因果关系检验 | 第50-55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50-52页 |
·因果关系检验 | 第52-55页 |
·模型的经济意义及若干结论 | 第55-57页 |
第五章 苏南、苏中、苏北典型城市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分析 | 第57-68页 |
·苏州、南通、徐州经济和科技投入现状分析 | 第57-58页 |
·苏州、南通、徐州经济现状分析 | 第57页 |
·苏州、南通、徐州科技投入总量及增长情况分析 | 第57-58页 |
·相关性和因果关系检验 | 第58-66页 |
·数据说明 | 第58-59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59-62页 |
·因果关系检验 | 第62-66页 |
·模型的经济意义及若干结论 | 第66-67页 |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提高江苏省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对策建议 | 第68-73页 |
·加大财政资金对科技投入的力度 | 第68-69页 |
·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科技投入制度 | 第69-70页 |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产学研结合 | 第70页 |
·大力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 第70-71页 |
·着力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 第71-72页 |
·深化南北挂钩合作,壮大民营经济,增加工业经济总量 | 第72-7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73-74页 |
·研究局限及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附录 | 第80-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