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 ·植物与干旱 | 第10-12页 |
| ·干旱的现状 | 第10-11页 |
| ·干旱对植物的危害 | 第11-12页 |
| ·植物的抗旱机理 | 第12-17页 |
| ·根系调节 | 第12页 |
| ·气孔调节 | 第12-13页 |
| ·渗透调节 | 第13-14页 |
| ·活性氧清除系统 | 第14-16页 |
| ·其他抗旱机理 | 第16-17页 |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不同品种狗牙根在干旱胁迫下膜脂脂肪酸的组成和 变化 | 第19-34页 |
| ·引言 | 第19-2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 第20-21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1-2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3-31页 |
| ·狗牙根应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变化 | 第23-26页 |
| ·干旱胁迫下狗牙根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变化 | 第26-30页 |
| ·脂肪酸与生理指标的相关分析 | 第30-31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31-34页 |
| ·两种狗牙根的抗旱性比较 | 第31-32页 |
| ·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 | 第32-33页 |
| ·脂肪酸不饱和水平与生理指标的关系 | 第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不同品种草地早熟禾膜脂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 | 第34-48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 ·实验设计与处理 | 第35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5-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4页 |
| ·草地早熟禾应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变化 | 第36-39页 |
| ·干旱胁迫与复水后草地早熟禾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变化 | 第39-43页 |
| ·脂肪酸与生理指标的相关分析 | 第43-44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44-48页 |
| ·两种草地早熟禾的抗旱性比较 | 第44-45页 |
| ·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 | 第45-46页 |
| ·脂肪酸不饱和水平与生理指标的关系 | 第46页 |
| ·两种草地早熟禾干旱后复水恢复情况比较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不同草地早熟禾品种在干旱胁迫下的渗透调节 | 第48-61页 |
| ·引言 | 第48-4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 ·植物材料准备 | 第49页 |
| ·实验设计与处理 | 第49-50页 |
|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50-5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8页 |
| ·草地早熟禾应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变化 | 第52-54页 |
| ·草地早熟禾干旱胁迫下渗透调节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 | 第54-57页 |
| ·渗透调节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回归分析 | 第57-58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58-61页 |
| ·两种草地早熟禾的抗旱性比较 | 第58页 |
| ·两种草地早熟禾的渗透调节与抗旱性 | 第58-59页 |
| ·两种草地早熟禾的渗透调节与渗透调节物质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总结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77页 |
| 附录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