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名词缩写及含义 | 第7-8页 |
中文部分 | 第8-8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风险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论文的理论基础 | 第12-16页 |
·项目区分理论 | 第12-13页 |
·基础设施民营化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典型案例介绍 | 第16-27页 |
·国外代表性PPP项目简介 | 第16-19页 |
·欧洲隧道工程项目 | 第16-19页 |
·国内代表性PPP项目简介 | 第19-27页 |
·北京国家体育场的项目融资方案 | 第19-23页 |
·昆明新亚洲·体育城项目 | 第23-27页 |
第三章 PPP模式风险概述 | 第27-33页 |
·PPP模式的特点 | 第27-31页 |
·PPP模式投资结构的多样性 | 第27-28页 |
·PPP模式运作基本项目类型的多样性 | 第28-29页 |
·PPP模式政私合作方式的多样性 | 第29-31页 |
·PPP模式风险的特点 | 第31页 |
·风险形式的多样性 | 第31页 |
·风险的高不确定性 | 第31页 |
·风险的动态变化性 | 第31页 |
·昆明新亚洲·体育城项目的合作方式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基于PPP项目周期的风险管理模型 | 第33-39页 |
·为什么要将风险管理模型化 | 第33页 |
·PPP项目的生命周期 | 第33-35页 |
·合作阶段 | 第34页 |
·项目融资阶段 | 第34页 |
·建设开发阶段 | 第34页 |
·运营维护阶段 | 第34-35页 |
·PPP项目的风险发生期及风险影响程度 | 第35-37页 |
·体育城建设项目的风险发生期 | 第36页 |
·配套设施开发项目的风险发生期 | 第36-37页 |
·经叠加后的PPP项目风险发生期 | 第37页 |
·在PPP风险管理体系中引入V模型 | 第37-39页 |
·水平对应关系 | 第38页 |
·垂直对应关系 | 第38页 |
·PPP项目中V模型的应用 | 第38-39页 |
第五章 PPP项目风险的RBS结构模型 | 第39-52页 |
·风险分解结构—RBS | 第39-41页 |
·由WBS到RBS | 第39页 |
·运用RBS的主要过程 | 第39-41页 |
·在PPP模式中引入风险分解(RBS)结构 | 第41-46页 |
·PPP项目中常见风险因素及表现形式 | 第41-46页 |
·PPP项目风险因素聚类分析 | 第46-52页 |
·建设开发阶段常见风险因素 | 第46-47页 |
·聚类分析的实施 | 第47-50页 |
·PPP项目风险分解表 | 第50-52页 |
第六章 基于RBS结构的PPP项目风险分担模型设计 | 第52-67页 |
·PPP项目模式的利害关系者及其职责 | 第52-57页 |
·PPP项目的利害管理者及其关系 | 第52页 |
·PPP项目各利害关系者的职责 | 第52-57页 |
·影响PPP项目风险分担的因素 | 第57-58页 |
·PPP项目本身的特点 | 第57页 |
·参与方对PPP项目融资模式的理解误区 | 第57页 |
·参与方承担风险的意愿 | 第57-58页 |
·PPP项目风险分配的原则 | 第58-59页 |
·PPP项目风险分担流程 | 第59-63页 |
·风险分配的框架 | 第59-63页 |
·PPP项目风险分担模块 | 第63-67页 |
·SPC风险分担模块 | 第63-65页 |
·政府风险分担模块 | 第65页 |
·银行和金融机构风险分担模块 | 第65-67页 |
第七章 确定PPP项目风险因素的重要性 | 第67-74页 |
·各风险因素权重的确定 | 第67-69页 |
·德尔菲法概述 | 第67-68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68-69页 |
·改进德尔菲法的实施 | 第69页 |
·风险因素赋权矩阵 | 第69-74页 |
·银行和金融机构风险分担模块赋权矩阵 | 第69-70页 |
·政府风险分担模块赋权矩阵 | 第70-72页 |
·SPC分担模块赋权矩阵 | 第72-74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74-75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74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0-81页 |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1-82页 |
英文部分 | 第82-179页 |
Abstract | 第84-85页 |
ABBREVIATIONS & ACRONYMS | 第85-88页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第88-100页 |
·Backgrounds | 第88页 |
·Study Situation and Trend of This Subject in Home and Abroad | 第88-93页 |
·Study Situation and Trend in Abroad | 第88-91页 |
·Study Situation and Trend in Home | 第91-93页 |
·Study Purpose and Purport | 第93-94页 |
·Theoretical Basis | 第94-100页 |
·Project Distinguish Theory | 第94-96页 |
·Infrastructure Privatization Theory | 第96-100页 |
Chapter two Model Case Introduction in Home and Abroad | 第100-117页 |
·Representatives PPP Project in Abroad | 第100-105页 |
·Europe Tunnel Construction Project | 第100-105页 |
·Representatives PPP Project in Home | 第105-117页 |
·Finance Plan of Beijing State Stadium | 第105-111页 |
·Kunming New Asia Sports City | 第111-117页 |
Chapter Three Introduction of PPP Mode Risk | 第117-125页 |
·Characteristic of PPP Mode | 第117-122页 |
·Multiplicity of PPP Mode's Invest Structure | 第117-119页 |
·Variety of Project Type Operated in PPP Mode | 第119-120页 |
·Variety Cooperative Way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in PPP Mode | 第120-122页 |
·Dynamics of PPP project nature | 第122页 |
·Characteristic of PPP Mode Risk | 第122-123页 |
·Variousness of Risk Form | 第122-123页 |
·High Uncertainty of the Risk | 第123页 |
·Dynamic Change of the Risk | 第123页 |
·Cooperative Way of Kunming New Asia Sports City | 第123-125页 |
Chapter 4 Risk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the PPP Project Cycle | 第125-134页 |
·Why Do We Need the Risk Management Model? | 第125页 |
·PPP Project Life Cycle | 第125-128页 |
·Cooperation Stage | 第126页 |
·Project Financing Phase | 第126-127页 |
·Construction and Exploitation Phase | 第127页 |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hase | 第127-128页 |
·PPP Project Risk Origin Time and the Degree of Risk Influence | 第128-131页 |
·Risk Occurrence of Sports City's Construction | 第129-130页 |
·Risk Occurrence Period of Necessary Facility Development Project | 第130-131页 |
·Risk Occurrence Period after Superimposing the PPP Project | 第131页 |
·Introduces V Model in the PPP Risk Management System | 第131-134页 |
·Level Corresponding Relations | 第132-133页 |
·Vertical Corresponding Relations | 第133页 |
·V Model's Application in PPP Project | 第133-134页 |
Chapter five RBS Model of PPP Project Risk | 第134-151页 |
·Risk Breakdown Structure(RBS) | 第134-136页 |
·from WBS to RBS | 第134-135页 |
·Using Course of RBS | 第135-136页 |
·Drawing RBS into PPP Mode | 第136-144页 |
·Common Risk Factors in PPP Project | 第137-144页 |
·Cluster Analysis of PPP Project Risk Factors | 第144-151页 |
·Common Risk Factor in the Constructing and Developing Stage | 第145页 |
·Implementation of cluster analysis | 第145-148页 |
·Risk Break-down Structure of PPP Mode | 第148-151页 |
Chapter six Design of the PPP Project Risk Allocation Model Based on RBS | 第151-171页 |
·Partnership and Responsibility of PPP Project | 第151-158页 |
·Participan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in PPP Mode | 第151-158页 |
·Factors of Influencing PPP Project Risk Allocation | 第158-160页 |
·PPP Project's Characteristic | 第158-159页 |
·Participants' misunderstanding to PPP project financing mode | 第159页 |
·Participant's Willing of Undertaking the Risk | 第159-160页 |
·Principle of PPP Project Risk Distribution | 第160-162页 |
·Procedure of PPP Project Risk Distribution | 第162-167页 |
·Frame of Risk Distribution | 第162-167页 |
·Risk Allocation Module of PPP Project | 第167-171页 |
·Risk Allocation Module of SPC | 第167-169页 |
·Risk Allocation Module of Government | 第169页 |
·Risk Allocation Module of Bank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 | 第169-171页 |
Chapter seven Confirm the importance of PPP project risk factor | 第171-178页 |
·Ensure the importance of every risk factor | 第171-174页 |
·Brief Introduction of Delphi | 第171-172页 |
·Data Processing Method | 第172-173页 |
·Implementation of Improved Delphi | 第173-174页 |
·Risk Assignment Matrix | 第174-178页 |
·Assignment Matrix of Bank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 | 第174页 |
·Assignment Matrix of Government Risk Allocation Module | 第174-175页 |
Fig.7.2 Assignment Matrix of Government Risk Allocation Module | 第175-176页 |
·Assignment Matrix of SPC Risk Allocation Module | 第176-178页 |
Chapter eight Conclusion | 第178-179页 |
·The Mainly Creative Work of the Thesis | 第178页 |
·The Questions Required to be Further Researched | 第178-179页 |
Acknowledgement | 第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