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婚姻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导言 | 第12-15页 |
正文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太平天国婚姻制度的新式改革 | 第17-33页 |
一、太平天国时期的男女平等观念 | 第17-19页 |
二、男行女行制度 | 第19-22页 |
三、提倡自由恋爱,自主婚姻 | 第22-24页 |
四、"合挥"制度及相关婚俗改革 | 第24-26页 |
1、"合挥"制度 | 第24-25页 |
2、婚俗改革 | 第25-26页 |
五、禁止离婚,鼓励改嫁 | 第26-28页 |
1、禁止离婚 | 第26-27页 |
2、鼓励改嫁 | 第27-28页 |
六、一夫一妻制,反对纳妾 | 第28-29页 |
七、禁止娼妓,禁止强奸、和奸 | 第29-31页 |
1 、禁止娼妓 | 第29-30页 |
2 、禁止强奸、和奸 | 第30-31页 |
八、严禁妇女缠足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太平天国婚姻制度的旧式回归 | 第33-41页 |
一、提倡妇女三从四德、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 | 第33-35页 |
二、等级多妻制 | 第35-39页 |
三、洪秀全"四不准"、"十该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太平天国婚姻制度的形成原因 | 第41-48页 |
一、19世纪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 第41-43页 |
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第41-42页 |
2、财产平均分配制度 | 第42页 |
3、家庭式生产经营模式 | 第42-43页 |
二、中西方思想的交流与冲突 | 第43-45页 |
1、西方文化思想的传入 | 第43-44页 |
2、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三、阶级原因——农民阶级的双重性 | 第45-48页 |
第四章 太平天国婚姻制度的评价 | 第48-53页 |
一、太平天国婚姻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 第48-50页 |
二、太平天国婚姻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 第50-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