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刑罚的运用论文

死缓制度研究

内容提要第1-8页
前言第8-14页
   ·立意缘起第8-9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研究现状第10-11页
   ·研究方法及内容第11-14页
第1章 死缓的历史追溯与制度确立探析第14-44页
   ·死刑制度流变概述第15-21页
     ·死刑的产生第15-16页
     ·死刑的本质特征第16-18页
     ·慎刑主义对死刑的影响第18-19页
     ·轻缓化终极目标第19-21页
   ·死缓制度的历史溯源第21-34页
     ·思想起源的渐进式第22-28页
     ·制度构建的演进式第28-32页
     ·制度确立的首创性第32-34页
   ·死缓制度的确立第34-44页
     ·立法层面确立第34-40页
     ·司法层面确立第40-44页
第2章 死缓制度基本问题研究第44-68页
   ·概念与特征分析第44-56页
     ·适用对象的确定性第46-47页
     ·适用条件的特定性第47-48页
     ·执行过程的法定性第48-51页
     ·执行结果的不确定性第51-53页
     ·刑罚适用的复合性第53-56页
   ·死缓制度的法律价值分析第56-58页
     ·死缓的一般价值第56-57页
     ·死缓的特殊价值第57-58页
   ·死缓制度的功能与目的分析第58-68页
     ·死缓功能的两重性第59-65页
     ·死缓目的的统一性第65-68页
第3章 死缓制度的正当化依据第68-80页
   ·死缓制度正当化的基本依据第68-72页
   ·死缓制度的社会基础第72-76页
     ·政治影响第72-73页
     ·经济基础第73-75页
     ·法律文化背景第75-76页
   ·死缓制度的公众认同基础第76-80页
第4章 死缓制度的法律适用第80-118页
   ·死缓制度法律适用现状第80-87页
     ·法律适用中刑事政策的影响第80-83页
     ·法律适用现状的实证分析第83-87页
   ·死缓裁量标准第87-103页
     ·死刑立即执行的裁量标准第87-91页
     ·死缓的具体裁量标准第91-103页
   ·死缓制度的执行变更第103-108页
     ·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的期间第103-104页
     ·故意犯罪和重大立功竞合的处理第104-106页
     ·故意犯罪且怀孕妇女的执行变更第106-107页
     ·漏罪的执行结果变更第107页
     ·减刑后假释的法律适用第107-108页
   ·死缓制度法律适用检讨第108-118页
     ·刑事政策与死缓关系处理不当第108-110页
     ·刑罚裁量的失衡第110-114页
     ·司法运行中的误区第114-118页
第5章 死缓制度展望第118-148页
   ·立法展望第118-129页
     ·立法反思第118-120页
     ·实体法展望第120-124页
     ·程序法展望第124-129页
   ·司法展望第129-148页
     ·建构法律人思维模式第129-134页
     ·确立法律适用基本原则第134-138页
     ·确立类罪的死缓适用标准第138-144页
     ·强化量刑均衡的司法机制第144-148页
结语第148-149页
附录第149-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59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59-160页
后记第160-162页
论文摘要第162-166页
ABSTRACT第166-170页

论文共2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资格刑设置研究
下一篇:共同实行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