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普惠型非缴费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一) 养老保险理论 | 第12页 |
(二) 公共管理理论 | 第12-14页 |
二、建立发展普惠型非缴费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 第14-18页 |
三、普惠型非缴费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 | 第18-21页 |
(一) 普惠型非缴费养老保险的制度定位 | 第18页 |
(二) 普惠型非缴费养老保险的覆盖对象 | 第18页 |
(三) 普惠型非缴费养老保险的领取年龄 | 第18-19页 |
(四) 普惠型非缴费养老保险的领取人数 | 第19-20页 |
(五) 普惠型非缴费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 | 第20-21页 |
四、普惠型非缴费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现状和存在难点问题 | 第21-28页 |
(一) 实施实践 | 第21-24页 |
(二) 制度运行的难点与问题分析 | 第24-28页 |
1.普惠制养老保险制度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 | 第24页 |
2.财务平衡的可持续性 | 第24-26页 |
3.历史债务问题 | 第26-27页 |
4.基层养老公共服务体系和养老金融服务体系的不健全 | 第27-28页 |
五、国外实施普惠型非缴费养老保险制度的经验借鉴 | 第28-32页 |
(一) 巴巴多斯等加勒比殖民地三国的普惠型非缴费养老制度 | 第28-29页 |
(二) 北欧和英国等福利国家的普惠型非缴费养老制度 | 第29-30页 |
(三) 国外经验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启示 | 第30-32页 |
六、我国制度的完善 | 第32-39页 |
(一) 政策文件中不合理因素的修正 | 第32-33页 |
(二) 养老调节机制的转变和优化 | 第33-35页 |
(三) 从强制性制度变迁到诱致性制度变迁 | 第35-36页 |
(四) 代理金融机构的培育 | 第36-38页 |
(五) 组织机构建设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