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济南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部分 绪论第13-16页
 一、选题的目的及价值意义第13页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3-14页
 三、论文的创新点第14-16页
第二部分 装备制造业的理论内涵及研究综述第16-26页
 一、装备制造业的内涵第16-18页
 二、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意义第18-19页
  (一) 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第18页
  (二) 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第18页
  (三) 能够带动全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第18-19页
  (四) 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决定性条件第19页
 三、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理论研究综述第19-26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20-23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23-26页
第三部分 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内涵与研究综述第26-34页
 一、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第26-28页
  (一) 国家环境说第26-27页
  (二) 生产力+市场力说第27页
  (三)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说第27页
  (四) 综合生产能力说第27-28页
 二、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第28-31页
  (一) 比较优势理论第28页
  (二)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28页
  (三)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双重理论第28-29页
  (四) “钻石体系”理论第29-30页
  (五) 国际竞争力理论第30页
  (六) 竞争理论第30-31页
 三、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第31页
 四、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的设计第31-34页
  (一) 模型的选择及主成分分析原理第31-32页
  (二) 主成分分析基本步骤第32-34页
第四部分 济南装备制造业产业间竞争力分析第34-45页
 一、建立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第34-35页
  (一) 科学与协调的原则第34-35页
  (二) 动态与发展原则第35页
  (三) 规范与可比性第35页
  (四) 简洁与可操作性第35页
 二、济南装备制造业产业间竞争力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5-36页
 三、济南市装备制造业产业间竞争力分析第36-45页
  (一) 生产能力分析第36-38页
  (二) 市场开拓能力分析第38-40页
  (三) 产出效率分析第40-41页
  (四) 创新能力分析第41-42页
  (五) 装备能力分析第42-43页
  (六) 经营管理能力分析第43-45页
第五部分 济南装备制造业区域间竞争力分析第45-54页
 一、济南装备制造业区域间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5-46页
 二、济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定量分析第46-54页
  (一) 专用设备制造业主成分分析第46-51页
  (二) 济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第51-54页
第六部分 济南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行业选择以及提升对策第54-65页
 一、济南装备制造业发展行业选择第54-57页
  (一) 金属制品业非济南发展首选第55页
  (二) 重点发展普通装备制造业第55页
  (三) 专用设备制造业发展潜力巨大第55页
  (四)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带动作用明显第55-56页
  (五) 电器机械制造业贡献较低第56页
  (六) 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发展前景广阔第56页
  (七) 仪器仪表设备制造业基础薄弱第56-57页
 二、充分发挥四大优势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第57-59页
  (一) 通用机械制造业第57-58页
  (二) 专用机械制造第58-59页
  (三)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第59页
  (四)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第59页
 三、加快济南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第59-65页
  (一) 通过产业集聚不断扩大行业规模第60页
  (二) 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来优化结构和提高产业效率第60-61页
  (三) 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全方位提高产业绩效第61-63页
  (四) 通过资产重组来提高制造企业的规模效益和联合效益第63页
  (五) 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全面提升济南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第63-65页
结束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1-7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拱桥吊杆损伤监测与健康诊断
下一篇:从阐释学看文学翻译的再创造--傅东华《飘》中译本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