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被告人认罪特别程序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6页
一、引言第6页
二、认罪特别程序的起源、发展及其含义第6-10页
 (一) 英美法系辩诉交易和有罪答辩制度的起源、发展第6-8页
 (二) 大陆法系适用简易程序,特别是适用认罪程序处理案件的起源和发展第8-9页
 (三) 我国被告人认罪程序的起源、发展概况和认罪案件的涵义第9-10页
三、各国广义认罪程序之比较考察及其主要价值取向第10-18页
 (一) 英美法系:美国辩诉交易第10-11页
 (二) 大陆法系认罪案件的考察第11-14页
  1、德国的协商性司法第11-12页
  2、法国式的有罪答辩制度第12-13页
  3、日本的简易公审程序第13页
  4、意大利式的辩诉交易程序第13-14页
  5、俄罗斯的认罪特别程序第14页
 (三) 各国认罪程序的共同特点第14-15页
 (四) 各国认罪程序的主要价值取向第15-18页
  1、追求诉讼效率第15-16页
  2、追求重建社会和谐,重视恢复性司法价值理念第16-17页
  3、刑事案件民事契约化趋势第17-18页
四、我国认罪特别程序的重构第18-48页
 (一) 我国重构认罪特别程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18-20页
  1、认罪程序有利于案件分流,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资源,更好地实现刑罚目的第18页
  2、认罪程序有利于保障人权第18-19页
  3、认罪程序有利于更好地体现恢复性司法的理念,促进社会和谐第19页
  4、建立认罪特别程序的可行性第19-20页
 (二) 刑事被告人认罪程序的结构性和实践性缺陷第20-25页
  1、以权利为视觉——认罪程序未必真正能保障被告人的权利,与《人权公约》的有关规定相冲突第20-21页
  2、以契约为视角——认罪程序的认罪答辩、控辩协商有违社会正义第21-22页
  3、认罪程序的实践性缺陷第22-25页
 (三) 构建我国认罪程序应予遵循的基本原则第25-27页
  1、法治原则第25-26页
  2、价值平衡原则第26页
  3、人权保障原则第26-27页
  4、被告自愿选择认罪程序的原则第27页
 (四) 我国认罪特别程序的反思与具体操作过程之重构第27-43页
  1、关于认罪程序的前提条件第27-28页
  2、认罪程序的案件适用范围第28-30页
  3、适用认罪程序的类型第30-31页
  4、认罪程序的证明标准第31-32页
  5、认罪程序启动的主体第32页
  6、参与认罪程序的主体第32-33页
  7、认罪协商的主要内容第33-34页
  8、认罪协议的具体程序第34-36页
  9、认罪协议的效力问题第36-37页
  10、庭前证据移送的问题第37-39页
  11、关于认罪程序的司法审查第39-41页
  12、关于认罪特别程序的上诉、抗诉和再审第41-43页
 (五) 认罪特别程序的相关配套制度的构建第43-48页
  1、关于沉默权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第43-44页
  2、证据展示制度第44-45页
  3、律师帮助制度第45-46页
  4、检察官的起诉裁量制度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后记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r/Mn改性BaTiO3 陶瓷的PTC效应研究
下一篇:解雇制度中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