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安全系统工程方法--“三维分析法”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背景 | 第10-12页 |
| ·安全系统工程的诞生及发展历史 | 第10-11页 |
| ·安全系统工程的定义及其主要理念 | 第11页 |
| ·安全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 | 第11-12页 |
| ·安全系统工程方法简介 | 第12-14页 |
| ·安全系统工程方法概述 | 第12页 |
| ·安全系统工程方法的分类 | 第12-13页 |
| ·国内外安全系统工程方法的研究和发展 | 第13-14页 |
| ·本篇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4-17页 |
| ·现有安全系统工程方法存在的主要缺点 | 第14-15页 |
| ·国内外学者在避免方法缺点中所作的研究 | 第15页 |
| ·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5页 |
|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 ·本篇文章的内容架构 | 第17-18页 |
| 第2章 现有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主观特性的研究 | 第18-36页 |
| ·安全检查表法主观特性的研究 | 第18-24页 |
| ·安全检查表法概述 | 第18-21页 |
| ·安全检查表法主观特性的研究思路 | 第21页 |
| ·安全检查表法主观特性的深入剖析 | 第21-24页 |
| ·事故树法主观特性的研究 | 第24-30页 |
| ·事故树法概述 | 第24-26页 |
| ·事故树法主观特性的研究思路 | 第26-27页 |
| ·事故树法主观特性的深入剖析 | 第27-30页 |
| ·危险及可操作性法主观特性的研究 | 第30-34页 |
| ·HAZOP概述 | 第30-32页 |
| ·HAZOP主观特性的研究思路 | 第32页 |
| ·HAZOP主观特性的深入剖析 | 第32-34页 |
| ·其他方法主观特性剖析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三维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法建立的思路与方法 | 第36-47页 |
| ·三维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法建立的思路 | 第36-37页 |
| ·方法建立的基本思路及出发点 | 第37-45页 |
| ·如何提高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的客观性 | 第37页 |
| ·如何提高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的全面性 | 第37-40页 |
| ·如何提高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 第40-45页 |
| ·三维有害因素风险分析方法研究的具体思路 | 第45页 |
| ·三维有害因素风险分析方法的建立方法 | 第45-47页 |
| 第4章 系统基本客观因素维度的研究与确定 | 第47-55页 |
| ·系统基本客观因素维度的确定 | 第47-50页 |
| ·系统基本客观因素维度科学性的论证 | 第50-54页 |
| ·时间维度的科学性论证 | 第50-51页 |
| ·空间维度的科学性论证 | 第51-52页 |
| ·管理维度的科学性论证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单维度坐标的研究和确定 | 第55-78页 |
| ·时间维度 | 第55-58页 |
| ·时间维度坐标的确定 | 第55-56页 |
| ·时间维度的坐标解析 | 第56-58页 |
| ·空间维度 | 第58-62页 |
| ·空间维度坐标的确定 | 第58-59页 |
| ·对方位引导词方向的解释 | 第59页 |
| ·空间维度分析例证 | 第59-62页 |
| ·管理维度 | 第62-78页 |
| ·管理维度坐标的确定 | 第62-63页 |
| ·管理维度的坐标解析 | 第63-76页 |
| ·管理维度坐标解析结构 | 第76-78页 |
| 第6章 二维坐标的复合研究 | 第78-88页 |
| ·二维坐标的复合研究思路 | 第78页 |
| ·二维复合的机理解析 | 第78-84页 |
| ·时间维度—管理维度复合(T-M) | 第78-82页 |
| ·管理维度—空间维度复合(M-V) | 第82-83页 |
| ·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复合(V-T) | 第83-84页 |
| ·二维问题矩阵的建立 | 第84-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 第7章 三维坐标的复合研究 | 第88-91页 |
| ·三维坐标复合的研究思路 | 第88页 |
| ·"元"概念的引入 | 第88页 |
| ·三维"元"意义的解析 | 第88-89页 |
| ·三维分析结构的构建 | 第89-90页 |
| ·三维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工作表的建立 | 第90-91页 |
| 第8章 方法计算机应用可能性的探讨 | 第91-97页 |
| ·方法计算机应用的研究思路 | 第91页 |
| ·方法初步软件化过程研究 | 第91-95页 |
| ·编程思路 | 第91-92页 |
| ·编程过程 | 第92-93页 |
| ·应用界面展示 | 第93-95页 |
| ·软件实际应用过程探究 | 第95页 |
| ·方法计算机应用工业化前景展望 | 第95-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 第9章 结论及展望 | 第97-99页 |
| ·结论 | 第97-98页 |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98页 |
| ·展望 | 第98-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4页 |
| 致谢 | 第104页 |